15日,由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移动通信创新中心,中国移动研究院,以及中国通信学会物联网委员会主办,由电子科技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协办的第一届6G通信感知一体化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各领域的两百多位专家学者参会,共话6G未来。

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
专家学者共话6G未来
6G将是十年后智能世界的引擎,将把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终极愿景变成现实。通信感知一体化作为6G移动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获得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未来的通信系统要加入感知,这将是一场革命。”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主任、南京邮电大学教授朱洪波认为,现阶段,通信系统不仅要求以人为链接对象,还要求万物按需互联。“我们需要知道为什么通信,和谁通信,如何通信。”
面向2030年及未来,人类社会将进入智能化时代,社会服务均衡化、高端化、社会治理科学化、精准化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6G将进一步扩展和深化物联网应用的范围和领域,全新的场景及应用需求将极大拓展移动通信网络服务的能力边界,有效服务智能化生产与生活,助力构建智能普惠的人类社会。
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闻库看来,随着移动通信在毫米波和太赫兹的应用,通信和感知的频段在逐渐融合,将实现对环境的观察和监测,为未来的生存环境带来更好的保护手段。
多维感知,数字孪生……面向2030年的6G技术,感知通信一体化是未来重要研究方向,它和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结合,实现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新的频段和大规模天线的发展为通信感知融合提供了可能性,但是通信感知一体化设计还面临很多挑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说。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提出,数字孪生、智能泛在的愿景需求正驱动着6G研究在5G乘风破浪之时扬帆起航。将通过打破通信产业与感知产业的边界来孕育无人驾驶、无人物流、无人制造等新业态。
6G重塑世界
通信感知一体化成为6G技术愿景
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移动通信系统将不仅具备通信功能,还将构建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连接的神经中枢,真正开启新时代。
交互式的沉浸式体验、无人工厂中的机器协作、实时感知的智慧医疗,自动驾驶……在未来十年,将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和使用,通信感知一体化成为6G技术愿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6G网络不仅是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纽带,更是物理世界与智能世界的神经系统。”“感知能扩展对于环境的理解,可以在车辆自动驾驶方面应用。”在技术研讨会上,专家代表积极发言。此次会议设置四场技术研讨会,促进领域专家学者与产业需求之间的交流。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而6G将重塑世界。”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研究所所长崔春风认为,通信感知一体化作为6G关键技术,是一种基于软硬件资源共享,或信息共享同步实现感知与通信功能的信息处理技术。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移动通信创新中心副主任杜滢表示,万物智联、数字孪生是6G的愿景和原动力,通信与感知融合,将实现频谱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共享,从局域到广域,为各类用户带来更丰富的通感互联体验。同时,通感融合技术发展路径正在从“共存”走向“互惠”,需要解决包括通信与感知之间的基本性能权衡、多基站协同感知、感知使能通信等多种挑战。
“人工智能与边缘计算等必须被纳入通感中的‘感’部分以提升网络的可靠性。”吉利科技集团自动驾驶高级技术专家陈文琳认为,未来智能驾驶汽车,将从单车智能式向协同感知式、调度式发展。“到那时,6G网联式无人驾驶将超越人类驾驶可靠性的99.9999%。”
来源:锦观新闻4月15日https://v5share.cdrb.com.cn/h5/detail/normal/420627356514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