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四川日报:大学生艺术节上 律动的青春音符

来源:四川日报 日期:2011/08/30 09:14:08 点击数:

8月29日,四川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节休赛一天。可安静的舞台下,评委们正激烈讨论着哪些节目能代表四川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艺术节。
       其实谁入选并不重要,评委们认为,此次展演节目很能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影子”,那些律动的“青春音符”才是让人欣喜的。


主题:灾区学生“感恩·奋进”
      在赛场走一圈,阿坝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绵阳师范学院、西南科技大学等几所来自灾区的高校,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感恩·奋进”作为参赛主题。
      阿坝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舞蹈《羌人·奋进》,在展演中特别引人注目。编导李韵葳告诉记者,阿坝州在地震后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爱,羌族文化获得了新生,“我们打心眼里感激,创作了这个作品”。可由于条件有限,参与 《羌人·奋进》表演的同学们只能在泥土中训练。“不少孩子的脚磨破了、感染了,却没人吱声。坚持到现在就是为了把‘感恩·奋进’的情感带到成都,与更多同学交流。”


演出:要跳舞先“上课”
       西南交通大学
的徐老师已经是第三次带队参加大学生艺术节了,他告诉记者,以往参赛节目多为少数民族题材,但这次为了突出学校特色,特意创作了现实题材的舞蹈 《高铁卫士》。为此,参演的学生们还前往培养高铁司机的班级集体“上课”。
       四川大学选送的舞蹈 《我的地球母亲》,表现了大学生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使命和责任。四川警察学院的《迷彩英雄》、《当人民需要的时候》,西南石油大学的《石油情·赤子心》、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使命》等舞蹈,都立足于自身学校特色,在突出“使命”上做文章。


创作:自身经历成“剧本”
       由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创排的红色题材戏剧小品《偶像》以戏中戏的方式讲述了一群青春、时尚的“90后”大学生在参演红色题材电视剧时所遭遇的观念碰撞。
       《偶像》正是把剧中几位演员参演红色题材电视剧《女子军团》时“剃头”的矛盾搬上了舞台。“当时拍电视剧,我们就是这种发型。”指着自己的板寸头,饰演连长的石微告诉记者,为了排练,7个女孩从3月开始,每隔半个月就要剃一次头。“每次剃头,她们都要偷偷哭鼻子。”编剧孙奇笑着“揭发”。石微有些感触地告诉记者:“这是我们最真实的经历,也是最真实的感触,我希望把自己的收获传递给更多的同龄人。”

来源:四川日报8月30日http://sichuandaily.scol.com.cn/2011/08/30/20110830608294028922.htm 

 

作者:李思忆 张良娟     责任编辑:蔡京君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