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成都日报】高能宇宙线来自哪里? 解世纪之谜又进一步

来源:成都日报 日期:2021/05/18 11:18:38 点击数:

这次重大发现背后 西南交大有哪些贡献

记者昨日获悉,中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在银河系内发现大量超高能宇宙加速器,并记录到能量达1.4Pev的伽马光子的背后,有着西南交通大学的突出贡献——西南交通大学从1989年开始参与宇宙线观测实验,是LHAASO项目建设的核心单位之一。

建设WFCTA激光标定和大气监测系统

据介绍,西南交通大学承担了广角切伦科夫/荧光望远镜阵列(WFCTA)激光标定和大气监测系统的建设任务,完成了3套激光标定系统的远程控制运行设计,编写并不断完善值班人员远程运行该系统手册。

该系统于2020年10月成功运行,实现了对LHAASO-WFCTA的绝对标定和大气监测,填补了国际上在海拔4400米运用激光光束标定宇宙线探测器的空白。

据悉,WFCTA需要在晴朗的无月亮的夜晚运行,每天夜间值班运行的队伍中有一半师生来自西南交通大学。西南交大的参与,使得WFCTA积累了两个观测季节的宝贵的宇宙线观测数据。

研究雷暴为LHAASO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除此之外,雷暴是LHAASO所在的高海拔区域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雷暴期间还常伴随灾害性的闪电、大风和暴雨等。西南交大负责LHAASO观测站大气电场仪的安装和运行,通过雷暴天气的监测,对雷电活动进行预警,从而为LHAASO实验的安全建设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西南交大相关负责人介绍,进入大气层的宇宙线次级带电粒子在穿过雷暴云的过程中,受到雷暴电场的加速或减速作用,到达探测器时其能量、时间和位置等信息将发生改变。由此,宇宙线和雷暴活动的关联就成了宇宙线物理与大气物理交叉学科中的研究热点。

据介绍,依托LHAASO观测站,西南交大通过模拟和数据分析,深入开展雷暴电场对宇宙线影响的研究,保障LHAASO科学成果的可靠性。该研究内容对拓展LHAASO实验的研究领域和范围也将具有积极的科学意义。

来源: 成都日报 2021年5月18日 第03版

http://www.cdrb.com.cn/epaper/cdrbpc/202105/18/c80003.html


信息员:杨惠     作者:白洋     责任编辑:蔡京君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