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四川日报:校企深度合作渐成潮流

来源:四川日报 日期:2012/10/18 09:51:07 点击数:

我省多所大学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高校
□本报记者 向朝伦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09级电子专业的10多名学生近日忙碌起来,有的到图书馆查阅有关消费电子的前沿信息,有的到电脑市场调查消费电子产品的销售情况……这些学生是四川长虹股份公司9月下旬到校选拔的,按照西南交大和长虹股份公司的计划,10月底,这批学生将赴绵阳的长虹培训基地,合作开展消费类电子软件工程师培养。
       这是企业介入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一个缩影。2010年至今,省内四川大学、西南交大、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学院等8所大学先后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高校之列(还有一批院校正在申报进入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高校行列),在此过程中,企业密集携手高校,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已成潮流。
企业人士上讲台理论教学接地气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导师刘钧是颇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之一,只要他上课,教室总是座无虚席。在学生们看来,他的课程内容不仅实在,而且涉及很多产业前沿动态,譬如气象观测站如何捕捉大气变化的隐秘信息,北斗导航系统的气象站设计,GPS收发机如何改变未来等。
       不过刘钧可不是学校编制内的老师,他是中国华云技术开发公司工程技术中心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也是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班的特邀教师。
       近两年,走上四川大学、成都学院等高校讲台的企业人士特别密集,他们有的是企业负责人,有的是技术、营销骨干,听他们的课,很多学生用一个字形容:爽,因为他们身处实业一线,讲的更多是针对现实需要的操作、运用问题,大学生们在大量接受理论课程之外,感受到了做企业、做产品的乐趣,感受到了产业发展的脉络,让学生们大开眼界,增强了他们投身未来事业的热情。
       对此,具体牵头组织成都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该校教务处副处长黄静说,企业人士到校兼课,使过去以理念研究和教学见长的高校,接上了地气,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打开了学生视野,而且让学生较早感受做企业做工程的乐趣,对塑造我国新一代卓越工程师意义很大。
学生参与企业研发“双导师”现场栽培
       今年刚开学,河北石家庄的际华三五一四制革制鞋公司迎来了一批四川大学轻纺学院的学生,该院卓越工程师班学生将在这里开展为期一年的实习,跟传统大学生实习不同的是,他们不仅在企业呆的时间长,而且将在“双导师”即学校派出的导师和该公司国家工程实验室里的院士等工程专家的指导下,参与公司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推广及营销工作,让学生们及早熟悉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流程。
       观察省内几家卓越工程师培养高校,校企携手合作,把学生送进企业,由校方指派导师和企业工程人士合作,“双导师”现场栽培,已经成为常态。四川大学、西南交大、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3所第一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院校,已经在企业挂牌了一批“卓越工程师实习实践基地”,根据协议,凡进入这些基地实习实践的卓越工程师班学生,在企业培养的时间一般为一年,在这一年时间里,校企双方联合创设实习实践课程、研究项目、效果评估、学生实习设计等。在此过程中,校企实现双赢,企业轻松获得了工程技术研发助手,发现了后备人才,学校赢得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更受欢迎。
       “学生通过一年的一线锻炼,参与企业产品的实际研发、推广,完全融入产业链条,缩短了学生的上岗周期,有利于这些未来的卓越工程师更直观了解产业发展趋势,更有利于校企之间优势互补,强强发展。”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教务处处长谢明元如是说。

来源:四川日报10月17日http://sichuandaily.scol.com.cn/2012/10/17/20121017408214029419.htm

 

作者:向朝伦     责任编辑:蔡京君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