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3月9日消息(记者 陈振玺)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城市管理与每一位城市居民都息息相关,然而近年来,城市管理暴露出的问题却越来越多。全国人大代表、西南交通大学学者罗霞评价说,"城市治理措施很多,新问题却层出不穷。就像治理黄河,坝筑得越来越高,泥沙却越积越厚,成了地上悬河,一但溃坝,后果不堪设想。"
"城市管理危机重重"的观点并不是一家之言。在众多城市管理者看来,陈旧的城市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城市化进程的脚步。在这一背景下,以北京顺义、湖北武汉等城市为首的先行者踏上了改革的道路。中国之声两会特别报道《改革探路》今天播出第四篇:《城市管理,服务先行》。
记者手记:这是我第一次面对面采访城管工作人员,只有真正走近这群城市管理者,才会发现,"城管"并不等于"蛮干",并非人们眼里无情的管理者。高速的城市化进程赋予他们太多责任,作为城市管理的最终执行者,他们正在调整、适应并且努力地改变着这种状况。
在北京顺义区卖红薯的老刘说,早些年因为无证经营,心里发虚,卖东西四处流窜。直到几年前,小区里建起了便民"蔬果市场",老刘的红薯摊儿也被引进了市场,每天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老刘:这很规矩,多好啊!在马路边上很乱,老担心被人管。
现在,顺义的流动商贩少了,进驻"蔬果市场"的多了。北京市顺义区城管监察大队督查科副科长陈思源说,这一少一多,源于"大管理"向"大服务"理念的转变。
陈思源:我们转变了服务理念,积极向区政府申请,积极地和商委、工商等部门协调,区政府同意划出这么一片区域,建了市场,既方便了百姓,又有效地使流动商贩进入市场,便于城管的管理工作。
顺义城管监察大队大队长周霆钧说,除了管理理念的升华,造就巨变的动力更多地在于监察职能的扩权。从2009年开始,顺义区授权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履行城市管理监察和综合执法职能,由以往单一执法转向执法和监察并重。
周霆钧:我们监察不是监察人,是监察事。如果政府管理不到位,管理效果出现问题,发现以后,我们会第一时间告知,限期解决,或者给予曝光、通报。所以我们建立了这种监督机制,促进各个部门提高积极性,进行自觉管理,而且管理效果非常好。
政府授权城管,城管监督责任部门,责任部门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管理机制让周霆钧的心理压力小了一些,城市管理的效率也大幅提高。
周霆钧:没实行"大监察"之前是窝囊,擦小广告、扫大街、捡白色污染,干的都是别人的事,没干自己的事儿。现在,各个部门都要干好自己的事,如果让城管看见了,就会给予曝光了。
仅2012年1月到11月,顺义城管监察大队向相关部门和单位发了送《告知书》、《责令改正通知书》1227份,解决了1135个问题。北京顺义的城管新模式有了效果,吸引了不少全国各地的取经者。在取经队伍当中,中部城市大有赶超之势。今年3月1号,国内第一部"大城管"法规《武汉市城市综合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武汉城管局副局长朱建华说,《条例》的出台,"大城管"的格局下,城市管理的"空白点"、"交叉点"和"盲点"都将不复存在,也从根儿上解决了城管执法却无法可依的窘迫局面。
朱建华:通过去年和今年的努力,城管手册、城市容貌标准、城市综合条例等一系列法规、规章都出台了,解决了体制机制的问题。这样形成的依法行政,也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理解。
尽管新模式刚刚启动,但一些有心的市民已经感受到了其中的可喜变化。
武汉市江汉区的居民张鑫:小区外的餐馆油烟非常大,以前打了多次电话投诉,一直都没有解决。现在打了电话,一个小时内就能够把油烟问题解决了,已经责令它们停业。
武汉市城管局副局长朱建华说,城市管理改革还只是刚刚开始,谈及更长远的目标,他表示,就是为了创造宜居环境,让百姓感到幸福。
朱建华: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达到上下左右的横向资源和纵向资源联系通畅,形成一种体制内和体制外、政府和市民之间良性的互动,最后创造出宜居的城市环境,让老百姓生活在这个城市感到幸福。
记者手记:采访过程中,我听到有些商贩开玩笑说,现在的城管从以前的盯摊儿变成了盯官儿。虽然这是一句戏言,也并不能完整地诠释"城管改革"的内涵,但玩笑话的背后却能感受出,新管理模式正在赢得民心。如果城市管理者们能继续在这条路上摸索下去,以往常常被侧目而视的城管队员们终有一天可以大声地说出"我骄傲。"
来源:中国广播网3月9日 http://china.cnr.cn/yaowen/201303/t20130309_5121104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