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教育导报】为了一个年轻的生命

来源:教育导报 日期:2013/05/30 09:10:28 点击数:

5月下旬的一天,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土木系辅导教师梁东,接到了一个让他欣喜若狂的电话,话筒那边传来一位同学的声音:“报告老师,今天早上医生为我进行了会诊,他们认为我的病情已经好转,可以从重症监护转到普通病房了,相信要不了多久,我就可以回学校了!”

这位同学叫王友(化名),是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大四学生,过去的一个月里,他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

事情还要从“4·20”芦山地震那天说起。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使同学们十分惊慌,大家纷纷从宿舍、教室里逃出来避震。初震刚结束,镇定下来的同学们突然发现,王友在逃离时不慎受伤,急忙拨打了校园120,王友被迅速送到峨眉山市人民医院救治。

半小时不到,土木系党总支书记梁东、年级辅导员邢帆匆忙赶到医院。王友四肢不同程度擦伤,口鼻有部分血迹,但神志清醒且可以进行交流。经过X光和彩超检查,脏器无异常,右侧髋臼骨折和髂骨粉碎性骨折,还未发生各种并发症。为保证王友的治疗,系里决定:立即垫付医药费;安排同班同学和教师组成上午、下午、晚上和凌晨四个陪护组,轮流值守;立即通知家长。

4 月23日上午10 时25 分,王友出现呼吸困难甚至衰竭,经立即诊断,王友出现脂肪性肺栓塞的骨折并发症,医院立即将其转入危重监护病房。峨眉山市人民医院紧急向四川省人民医院求助。

学校获知消息后,校区党委书记王顺洪、校长蒲云立即赶赴医院,当即决定由学校先行垫支4 万元医疗费用;土木系牵头做好学生及其父母的陪护工作;通过学校向乐山市政府紧急求助。

在听取了医院相关医生专家的病情汇报后,乐山市市长张彤就抢救方案作出明确要求:“救人是第一位的,要千方百计并全力以赴!”由此,围绕着诊断、转院等工作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

省人民医院派出了一支重症监护团队,第一时间赶到峨眉山市人民医院后,对王友的病情进行了全面评估,由于病情危重暂不适合转运,于是和随行的护理人员一起24 小时驻扎,对王友进行全力救治。

4 月25日早8 时,王友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具备转院条件。10 时30 分,省人民医院重症医护团队为王友带上便携式呼吸机,将他抬上医疗设备齐全的救护车,由交警开道,抓紧时间向成都出发。

中午1时,王友病情再次发生恶化,正在高速路上疾驰的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联系了新津县人民医院。经协调,救护车开往新津对伤员进行紧急处理。下午4时30分,王友生命迹象复苏,待生命体征稍平稳后,重症监护团队继续护送王友转院,并于当天下午6时平安到达省人民医院。

参与转移的四川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李春玲回想起整个过程,连说“惊心动魄”,“在转运途中,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时间稍有耽误,这位病人都有生命危险。非常幸运的是,我们这三个地方三个医院的接力救治都非常给力。”她说。

经省人民医院专家会诊后,王友的并发症并发、呼吸困难乃至衰竭的原因找到,医院随即转入精心治疗。王友同学的病情终于得到控制,并逐步好转。

王友转危为安的消息在西南交大峨眉校区传开后,让一直关心关注他病情师生顿感欣慰和鼓舞。王顺洪高兴地说,王友同学的救治工作,充分体现出党和组织对学生的关心和对生命的珍爱,充分体现出组织的力量和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也彰显出学校“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办学理念。

来源:《教育导报》5月20日02版

作者:许金砖     责任编辑:蔡京君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