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成都商报】专为老人写传记 成都女生引来美国越洋信

来源:成都商报 日期:2013/10/14 10:00:45 点击数:

  胡溪

  有自己的工作室

  写过7个老人的故事

  现在胡溪在读大四,学中文的她已写过7个老人的故事,已出过3本书。胡溪想通过写回忆录,呼吁更多人关心“老人”这个越来越庞大的群体。原本写传记这事,胡溪是当成“生意”做的。她开了一间工作室,拉拢了20多名同学,爸妈先给了她3万元,算是支持女儿的善心。胡溪写一本书定价6000元,如今已印了几十本,她还是一分没赚,还倒贴了不少钱。

  “我把书交给老人,看到他们开心的笑,就不好意思开口要钱了。”胡溪红着脸说,不管外界怎么说,自己一直在坚持,“这件事一定要做,不管是赚钱还是公益”。她见过太多独居老人的孤单,“他们渴望被倾听和认可”。

  因为3封越洋信,一个西南交大女生和一名住在美国的福建奶奶结下缘分。信中,奶奶李朝霞向女生胡溪提出请求:为自己的一生写传。胡溪凭着每天2小时的国际长途,开始为素未谋面的老人写作。其实,胡溪一直在为老人写传,目前已写过7个老人的故事。她说,老人其实很孤独,他们需要倾听和认可,年轻人要常回家看看。

  寄信寄钱寄邮票

  奶奶越洋找学生

  9月初,同学转给胡溪一封奇怪的信:盖美国邮戳,没有系院和班级,只写着“胡溪(收)”。拆开信后,她惊呆了:蓝色油笔书写的汉字,娟秀而工整,信内还夹着几十元人民币和邮票。写信的人是67岁的李朝霞,祖籍福建长乐,目前和女儿住在纽约,她想请胡溪为她的一生写回忆录。

  原来,胡溪曾参加过山东卫视《梦想直达》节目,讲述自己为老人写传的故事。李朝霞看到节目后,给胡溪写信:“我已经是这把年纪,早就想着写些文字,但力不从心。现在有了你们,就可以帮我实现这个愿望了。”

  信写好后,李朝霞不知道胡溪的具体地址,只知道她是西南交大学生,但学校有3个校区,她把信又抄了两份,分别寄往3个校区。还在信里补充道,“无论是谁看到这封信,都请帮忙联系胡溪和她的同学”。

  胡溪从犀浦校区跑到九里校区和峨眉校区,从一大堆无人认领的信中,翻出了另外两封信。李朝霞留下了电话,她希望收到信的人,用这些钱买国际电话卡打给她,或写信贴邮票寄给她。

  “奶奶都这么说了,我不能辜负她对我的希望啊。”胡溪满是感动,决定联系李奶奶。 

  羡慕别人能出书

  奶奶也想试一试

  李朝霞第一次听到胡溪的声音时,异常兴奋,“我终于等到你的电话了!”她用浓重的闽南口音告诉胡溪,她想用自己的经历启示世人,不要为了金钱而断了亲情。

  昨晚8点半,记者联系上了李朝霞。刚听到“胡溪”两个字,她就笑了起来,“那个姑娘很乖的,懂得帮老人,很不简单。”李朝霞原本在福州当文秘,10年前去了美国。她说,当地老人写回忆录已成了潮流,自己年轻时的日记全部丢了,写字又体力不支,正当羡慕80岁的老头也能出书时,她认识了胡溪。

  “我的一生很坎坷,到老了想留点文字纪念。”李朝霞1947年出生在福建长乐,小时候被送过两回人,长大后又因动乱辍学,近40岁时才跟生父相认。但团聚并未让她真正快乐,亲人间争财产带来的伤害至今难以磨灭,“我想告诉大家,要看重亲情,淡泊金钱,这是我一生最深的体会。”

  现在,李朝霞住在纽约的一家养老院,67岁的她患有糖尿病,眼睛不好使,老伴也常要去医院检查,两个女儿定期去看望他们。

  清早7点起床

  每天2小时跨洋“采访”

  胡溪采访李朝霞,全部打国际长途。

  因为和纽约差12小时,李朝霞只有每晚8点~10点打电话方便,胡溪每天7点起床,找到一间有网的教室,打开Skype软件,跟李奶奶聊上2小时,目前已聊了10天。

  李奶奶听力不太好,胡溪得反复问,加上是闽南口音,这个辽宁女生就要反复听。老人的话总是如泉涌,讲了两三天,还没讲完童年……

  每次聊完,胡溪都迅速把通话录音整理出来,目前已整理完李朝霞童年的材料。

  “这件事情,一定要坚持,不能辜负奶奶的期待。”胡溪说。

  来源:《成都商报》10月13日01版http://e.chengdu.cn/html/2013-10/13/content_431402.htm

作者:江浪莎     责任编辑:蔡京君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