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文院士的传奇故事爆红网络时,西南交大的“布衣教授”黄楠也进入大家视野,交大有老师形容他“衣衫土气,像个卖菜老头”。20年前去北京出差,黄楠因为穿着随意又问价格,还被司机赶下过车。但就是这个外表普通的教授,研发出一种表面涂有抗凝血抗增生涂层的新型支架,可阻止血液凝固在支架表面,打通“血脉”。这个研发已有上万临床应用,而这种抗血凝材料研究还被收入“中国学科发展蓝皮书”。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黄楠自己搭建了一台凝血时间测试装置,随着实验深入,需要用人血来实验。“当时血站的血很难买,而且最小的一袋也有400毫升,实验一次也用不完。”学生冷永祥回忆说,老师做出惊人决定:抽自己的血来用,“他自己抽,每次50~100毫升,虽然次数不多,但真的很感人。”黄楠也承认,可能就是这么“献身”于科研,所以自己对其他“小节”就忽略了。
今年58岁的他,已卸任西南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现在西南交大的网站上,他的职务是“材料先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他对这点似乎并不感冒,“我就是一个普通的交大老师,在做新一代血管支架研究。总想着要把它再推向市场,就像看到自己种的树开了花。”交大有老师说,“他长得很瘦,看上去就像个卖菜老头,根本不像个大学教授。但只要读读他的故事,就能感受到坚持的力量。”
来源:《成都商报》4月25日09版http://e.chengdu.cn/html/2014-04/25/content_4662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