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吴运亮 郭潇雅)6月17日,由西南交通大学等单位主办的“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发展高峰论坛主论坛——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高峰论坛(2014上海)”在上海举行,中外高铁行业专家围绕着“机遇、挑战、范式”的主题,共话中国高铁走出去。
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顾利亚表示,中国高铁走出国门是一个新时代的声音,更是加强与世界各国合作与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去年在成都成功举办的首届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高峰论坛,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学术界的普遍赞许,今年再次举办高峰论坛正是为了深入探讨、凝聚共识、扩大影响,让中国高铁不仅能走出去,更要走得稳健、长远。
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参赞高振廷指出,高铁外交已成为新时期中国经济外交的名片之一,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都全力推动高铁走出去,每个中国驻外的外交官都是中国高铁的宣传员。高铁走出去不仅有助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也有助于促进中国和相关国家、地区的交流合作,还将为区域性互联互通及区域一体化提供助力,这是中国为地区、为他国提供的公共产品,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具体表现。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以“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主旨、路径、举措”为题发表主旨演讲,宏观地分析了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实现路径。徐飞指出,高铁乃大国之重器,是中国现代装备业成建制国产化、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典型代表。中国高铁成功实现了由跟跑者向并行者和领跑者的转变,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徐飞表示,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战略主旨有三。
一是推动“交通成和”。国家要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要先行。交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而且自古以来,人类文明随道路的联通和延伸得以传播、理解、亲近和发展。当下,作为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五大标志性成果之一的高铁,不仅在华夏大地上纵横驰骋,而且还通过“走出去”方式,让这一安全舒适、方便快捷、节能环保的绿色交通运输方式惠及世界各国,并推动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交流互鉴,促进各国人民互信互助与人类社会繁荣,正所谓交通改变时空,交融消弭隔阂。今日之中国,向世界再次展现了坚持和平发展的民族基因,也正在以实际行动与世界各国编织和平的经纬。因此,高铁走出去被赋予了“交通成和”的国家使命,是推动“和平外交”、架设“世界和平之桥”的新基石和新载体。
二是助力重建“丝绸之路”。历史上,作为传统陆上贸易强国,中国通过古丝绸之路创造了令世界叹为观止的经济繁荣。近些年来,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不断深入,这是中国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国内经济结构不平衡、实现中国经济突围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对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增长乏力、复苏不均衡、下行风险犹在的全球经济而言,更是一剂经济强心针。因此,高铁被赋予丝绸之路的重建使命,高铁走出去承载着架设陆地经济通道、建设现代丝绸之路的历史重任。
三是以“路权”支撑新“陆权”,打造新“海权”。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时空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国家安全的基本保障,是拥有制陆权、制海权、制空权和制天权,但归根结底要落脚于制陆权。近年来我们越来越重视“海权”,但在向东(太平洋)开放遭遇美国围堵的全新安全形势下,有必要重新审视“海权”与“陆权”的关系,建立一种对冲海权的新陆权。国家在坚决实施深蓝战略的同时,以高铁为支柱、以“一路一带两走廊”战略形成向西进入大西洋和向南进入印度洋的突围之势,这将建立起保障国家总体安全的“陆地法”,为中国带来一个以“路权”支撑“陆权”的新陆权时代,助力中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与此同时,在已有且不断增强的基于太平洋的海权基础上,打造基于印度洋、大西洋乃至北冰洋的新海权。因此,高铁走出去维系着中国在欧亚地缘政治和全球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承担着国际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国防安全的重大使命。
徐飞认为,中国高铁走出去适逢重要战略机遇期,与此同时,中国高铁走出去也面临资金筹措、技术标准、跨国营运等严峻挑战,深受国际政治环境、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的交错影响。因此,中国高铁走出去需要战略引导,要坚持和兼顾布局的重要性原则、时序的紧迫性原则、路径的可行性原则、区域的难易结合原则、线路的互联互通原则等五项基本原则。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的布局包括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空间布局包括继续规划、磋商、加紧施工欧亚高铁、中亚高铁、泛亚高铁和中巴铁路四条战略路线;加快推进中非铁路建设;加紧研究中俄加美高铁。产业布局则应涵盖轨道交通的重载、高速、城轨、城际、常导磁浮、低温超导磁浮、高温超导磁浮等7中不同制式。在战略实施的时间梯次方面,徐飞建议,高铁走出去的实施可首先快速打通南向通道,联接非洲大陆,优先选择“泛亚铁路”、“中巴铁路”和“非洲铁路”;随后,建设西向通道,贯通欧亚大陆;渐次选择“中亚铁路”和“欧亚铁路”进入欧洲;建设北向通道,遥指美洲大陆;规划建设中俄加美高铁、积极参与美国东海岸高铁建设等。
论坛上,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西南交通大学上海研究院、西南交大(上海)轨道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上海)TOD研究中心、西南交通大学(上海)系统安全研究中心等多个平台相继揭牌。据介绍,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设立的宗旨是推动与中国高铁走向世界有关的研究,为中国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中印孟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的国家战略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持。西南交通大学上海研究院以西南交通大学雄厚的人才力量和技术优势为依托,充分发挥上海各种资源与优势,建设可持续发展性和战略性的产学研资合作平台,积极推动中国乃至世界轨道交通发展和探索政产学研资合作模式,将建成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综合性研究智库、科研平台、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西南交大(上海)轨道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产学研用相结合平台,是学校及上海研究院核心科技成果产业化运作平台,是科技企业孵化器。西南交通大学(上海)TOD研究中心作为上海研究院分中心,将站在国家和城市发展战略高度、围绕TOD全产业链多专业整合,紧密结合项目开展研究、人才培养、策划和咨询的政、产、学、研、资联动平台。西南交通大学(上海)系统安全研究中心,作为上海研究院分中心,将配合有关机构研究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组织安全培训;协助企业建立安全管理机制和咨询;开展第三方安全评估认证;开展安全相关设备产品检验监测服务。
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美国杜克大学教授高柏认为,相较于高铁的机车走出去、施工建造走出去,对国家而言,打通陆上通道这一中国陆权战略更具实际意义,因此,研究陆上通道相关国家的社会情况十分重要。要出口高铁,中国企业必须要了解进口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制定适合当地情况的进入策略。由此,加强对进口国各方面国情的认知能力、对国际市场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制定适合各国市场实际情况的市场进入策略的能力、国内出口高铁各有关行动主体之间的协调能力和向买方提供全面的售后服务的能力等软实力,是中国高铁走出去亟需解决的问题。这种软实力离不开强有力的国际研究能力和相关社会科学研究的支撑,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的成立恰逢其时。他表示,依托国际国内研究网络,该中心将发挥跨学科的优势,展开实证式的研究,打造一流的智库,为各级政府制定有关政策、企业的海外市场拓展战略提供咨询服务。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6月20日http://www.cssn.cn/gd/gd_rwxn/xslt/201406/t20140620_122096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