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成都商报】成都草根创客空间:给创意行个方便

来源:成都商报 日期:2015/03/26 10:22:00 点击数:

  创客

  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创客”热衷于创新,自己掌握生产工具,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善于发现问题和需求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创意、设计、制造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  

  创客空间

  缘起于国外的Hackerspace,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实验室平台。在成都,它可以成立于公司内、校园中,也可以存在于街道内、社区里。

  周日午后,阳光难得的好,17岁的肖强却泡在中海国际社区内,一个满是工业器械和电子设备、电路元件的密闭空间中,捣腾着非专业人士看不懂的奇怪物件。他说,他是创客,他在发明。

  他紧跟时代大潮,自诩创客,其实毫不为过。何为创客?就是指那些将创意灵感转化为实物的行动者。而他身处的那个如车库般,林林总总堆满工具与器械的空间,就是创客空间。

  成都人的脚下,是方创新的土壤。在这个创新精神四处迸发的城市,让创意和创新能够得以产生和孵化的载体———创客空间,几年前就已应运而生。

  它可以成立于公司内、校园中,也可以存在于街道内、社区里。它可以是千余平方米、数百万元设备的西南交大创客空间;也可以是车库大小,草根创建,但创意无限的中海国际社区创客空间。

  在创客时代,创业既是谋生手段,也是有趣的创新游戏。于是创客空间中的鼓捣折腾,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潮流。也正是这种潮流,让创新与创业,形成新的社会文化,正点燃成都人创新的智慧火花。

  A初级版

  中海国际社区创客空间

  由社区的一间办公室改装而成,不足20平方米

  “给爱动手的人找个动手做东西的地方”

  在中海国际的创客空间里,肖强捣腾了半天,最后对着复杂的半成品集成电路板手舞足蹈了半天。这位还在读专科一年级的男孩,成功做出了自己设计的第一个飞机航模的遥控器。类似的作品,这个小小的空间中,几乎每天都要诞生好几个。这像个魔法盒子的空间,魔力到底来自哪里?

  步入高新西区中海国际社区服务站的三楼,魔力就来自拐角处的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间。没有华丽的装修和摆设,有的只是一张废旧的超长会议桌,密密麻麻摆放着百余种大大小小的零件工具器械。一台3D打印机,是这里最前沿的设备了,还有三五台旧电脑,有一台甚至是512M内存的老款台式机。

  它像个堆满工具的旧车库,但它就是创客空间。“就是给爱动手的人找个动手做东西的地方。”创建人向建平这样解释他的“车库”。

  向建平是个不折不扣的“创客”,技术男,想法多,爱DIY。成立创客空间之前,一个名叫“创新俱乐部”的QQ群上,想法碰撞出的火花越来越多,他们于是不再满足于“吹牛”,想“动手”。

  茶馆?咖啡厅?都无法为“动手”提供便利。向建平开始寻找场地,一个专属于创客,专门用于把创意变实体的空间。“最草根的创客空间就是这样诞生的。”后来就有了社区中的这间办公室改装的小小空间,电扇、电脑、电阻、电线……几乎都是创客们自己从家里搬来的。它草根,但它现在承载着上百创客的创新与梦想。

  周日下午,他与创客好友胥超又来到“车库”作业。胥超忙着焊接一个复杂铁架,向建平则在捣腾一个家用摄像头。他们在忙着自己的创业项目———智能贴片机。

  “就是能自动安装电路板上的小小原件的机器。”目前,这台用废旧材料初步DIY成型的贴片机,是整张桌子上最大的器械。“市场上好的贴片机都是进口的,不少小公司还在人工贴片。”而他们创造的贴片机不仅节约成本,还增加了摄像头智能识别的功能,向建平相信能有不错的市场。

  胥超前几天还突然想到,想做一个智能削菠萝机。通过智能识别黑点的原理,他觉得技术可行,下一步就要开始动手做实验了。

  “没办法,爱好就是这个。”向建平惊喜地看到,草根空间成立后,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他们。这让他感到兴奋,感到更多的成都创客正在觉醒,一大波的创意正在袭来。

  B高级版

  西南交大创客空间

  有千余平方米的空间,近两百万元的工具器械

  这里已生发出37个创新项目

  西南交大周围的创客们相对幸运。他们的这个创客空间比较高级,这里有千余平方米的空间,近两百万元的工具器械。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小型台钻、角磨机,甚至还有数控车床……

  周六上午,西南交大机械制造专业研二的赵胜伟和几名小伙伴正在拼装他们的新创意。这是个自动封口的垃圾桶,当垃圾装满后,桶围有个自动加热的装置,可以自动将垃圾袋密封。这样倒垃圾时,就再也不用担心垃圾掉出来。

  这里已诞生了37个创新项目,有香蕉连电路做成的“钢琴”、有能够收集PM2.5信息的环境监测仪,还有自行车洗衣机……其中有20个项目具有商业潜质,还有2个创客团队正在注册科技公司,走上创业道路。

  “给创意行个方便。”交大创客空间负责技术指导的李君老师这样理解创客空间的作用。比如那个封口垃圾桶,自己在家做,要花一天跑去找板材,花一天找地方打印3D原件,再花一天找机构做激光切割……而在这里,一切只要两小时。“我们还打算在学校每栋宿舍楼,甚至每个楼层都建一个小小的DIY动手实验室,也就是小规模的创客空间。”李君说。

  记者手记

  最初找场地时,“创客”向建平以组织社区科普活动,以及对社区开放为交换,得以免费使用原社区办公室。

  这就是一个城市草根创客空间的鲜明代表。车库大小的空间,足够诞生伟大与瑰丽的创新作品。乔布斯的传奇,就始于家中的车库。

  或许,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小小车库。在社区,在学校,在街道,在家门口,只要有几样工具。

来源:《成都商报》3月26日02版http://e.chengdu.cn/html/2015-03/26/content_513903.htm

作者:王垚     责任编辑:蔡京君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