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报】守护巴蜀乡土建筑文化——记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季富政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日期:2015/07/17 09:21:00 点击数:

巴山蜀水物阜民丰,场镇众多。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季富政用了30多年时间,足迹遍及四川和重庆的乡场古镇,用自己的研究为古镇的保护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如今,年过七旬的季富政仍守护着巴蜀的乡土建筑文化遗产。

捕捉古镇特色

谈及四川乡土建筑研究,季富政是一名绕不开的学者,他的《巴蜀城镇与民居》、《四川民居散论》、《中国羌族建筑研究》等是该领域研究的必读著作。

乡土建筑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研究,除了需要建筑学知识、古建筑素养,还要知道其历史文化背景等。季富政表示,自己从小喜欢阅读文史哲领域的图书, 人文学科素养对自己的乡土建筑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取得成果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而每个乡场古镇都有自己的“特色”,学者要通过自己的学术悟性捕捉观察其独特的建筑特点、地域特色和人文现象。

协调发展和保护的关系

学如积薪,后来者居上。谈到对自己学术影响的前辈,季富政提到了中国营造学社的梁思成、刘敦桢、刘致平等学者,他们对巴蜀民居做了许多调查研究工作,堪称“四川民居研究的开拓与奠基者”。

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季富政在学术道路上跋涉前行,形成了自己的治学风格。季富政表示,作为研究者,对乡镇及其居民要充满感情,而研究时则必须保持冷静,要力求解决实际问题。乡镇要为人们留住乡愁和文化记忆,研究要协调地区发展和古建筑保护的关系。在这些方面,季富政做了许多工作,比如三峡地区拥有精彩纷呈的场镇,在水库建设期间,季富政深入峡区,抢救资料,撰写了《三峡古典场镇》,该书成为三峡库区宝贵的文化记忆。

生存是古镇民居面临的普遍问题。季富政目睹了许多场镇的命运。“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遗产,这是一件大好事,要保护乡镇,保存文化记忆,地方官员要继续改变观念,重视文化,要吸引人,关键要靠文化。”季富政说。

写不完巴蜀文化

在几十年田野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季富政仍在努力思考新问题,超越自己以前的研究,展开新思考。他的考察足迹已从巴蜀向周边拓展,如云南昭通、贵州遵义、陕西汉中和湖北恩施等地,还深入川西汉藏羌等民族共居的地区观察。这些“边缘”或“边界”地区,在场镇格局和建筑风格方面出现许多新风貌、新特点,特别值得研究。

通过对比,季富政有了新的观点,发现四川乡场的特征不是自然“聚落”,而是“散居”,乡镇普遍形成分居、散户等现象,这便产生了赶场、大修会馆祠庙等一系列富有四川特色的文化现象。近几个月,季富政正在撰写新著《发现散居·发现聚落》,计划在年内出版。“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我总是做不完,写不完。”季富政对记者说。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7月15日http://www.cssn.cn/sf/bwsf_bjtj/201507/t20150716_2082086.shtml

作者:曾江 周群     责任编辑:蔡京君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