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四川新闻网】成都大学生改装“僵尸自行车” 变身公益“小蓝车”

来源:四川新闻网 日期:2015/12/01 11:38:00 点击数:

“僵尸自行车”经巧手改装后摇身变成公益“小蓝车”

四川新闻网成都11月30日讯(沈彬彬 记者 陈淋)提倡节能环保,城市公益自行车曾风靡一时。但是最近,在西南交大犀浦校区,一批全身上下刷满蓝漆的自行车在学校火了起来。这批“小蓝车”在被改造之前,全部都是“僵尸车”。在经同学们的巧手改造之后,它们又重新找到了存在的价值。

在此之前,伴随着校园自行车数目的不断增加,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比如频频出现的自行车被盗事件,食堂、教学区门口的自行车乱停乱放,以及校内出现的大量废旧自行车。”数学学院青协陈丽霞说,自行车被盗会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乱停乱放又严重影响学校的干净整洁形象,而废旧自行车不仅占据了宝贵的停车位,更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有效规划自行车停放区域与合理处理废旧自行车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考虑到废旧自行车扔了可惜,同学们便将“僵尸”自行车进行改装,并拿来做公益自行车。据悉,该活动是西南交大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和数学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及交大创客空间和自行车协会联合承办的。交大创客空间学生余能强说,两个学院的青协主要负责前期的废旧自行车回收,然后由交大创客空间组织工作坊,完成补胎、修理和喷漆等工作。

同学们改造后的“小蓝车”很醒目

“这批自行车主要是试点,参与修车的是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的同学。刚开始同学们想直接花钱找修车师傅来修,后来交大创客空间李老师提议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动手修。”余能强说道,“老师说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学到修车补胎技巧。”于是,交大创客空间买了很多修车工具,联合有意愿参与的同学一起,在每周六下午开展起了修车工作。“自行车协会和创客空间会给同学们提供一些技术指导。”据了解,这一整期的修车工作坊目前已经结束,同学们修了大概有三十多辆车。接下来,他们计划在全校招募一些感兴趣的同学来一起修剩下的“僵尸车”。

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青协金晓东向记者介绍了活动的开展情况:他们先在校内让自行车车主领取小红绳并系到车上,以此区分“僵尸车”,“逾期无人认领者将自动视为废弃自行车。”金晓东说,之后由志愿者、保卫处、维修师傅将废弃自行车按损坏状况进行分类,质量较好、损坏较少、经过简单维修便可使用的自行车分为一等自行车;其他损坏较为严重的列为二等自行车。“一等破旧自行车运往修车处统一检修、翻新,刷上统一的油漆,并作为公益自行车停放在教学楼、园区门口免费给师生使用,方便大家出行。二等破旧自行车运往回收中心出售,所得资金用于公益自行车的运营与维修。团体(如班级、社团)在签订相应协议后,可批量租借公益自行车。

西南交大官方微博团的王文晓同学告诉记者,未来交大还将举办毕业生自行车捐赠活动。“号召大四毕业生适当捐赠自己的自行车,从源头处减轻废旧自行车遗留现象。”她说,她们还将利用交大新媒体平台进行监督,让每个交大学子都加入到使用、保护、监督“公益自行车”的行列中来,规范学校自行车的使用与停放,构建和谐校园。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公益自行车活动,后期同学们将如何维护以及持续运营这个计划?王文晓说,公益自行车为破旧自行车维修、统一喷漆翻新而来,识别性较高,流通性较低,且价值不高,被偷盗意义不大。“志愿者将定期对自行车状况进行统计并且检查,对损坏自行车进行维修。”据介绍,志愿者们将定期统计公益自行车数量,并且组成志愿者巡逻队对校园进行巡视,将未按规定摆放的自行车寻回并归位,同时还将在公益停放点处放置海报展板、写明使用守则、保修方法等。“我们会不定时安排志愿者在停放处值班,监管同学们的使用登记情况,并且对大家的使用进行劝阻与规范。”陈丽霞说,通过地面宣传及网络平台呼吁同学们提升素质,并对不文明停车现象进行拍照记录,通过展板公示等方式对不文明停放进行监督。

来源:四川新闻网11月30日 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151130/000624654.htm

 

作者:沈彬彬 陈淋     责任编辑:蔡京君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