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四川日报】蓉城“地道战”全靠它!

来源:四川日报 日期:2016/01/19 17:02:00 点击数:

西南交大主持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本报讯 随着成都地铁四号线一期开通,成都市民的出行越来越便利,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地铁一号线开建之初,便在地铁隧道掘进过程中遭遇了堪称世界性的技术难题——富水砂卵石地层。在成都地铁建设的11年间,由西南交通大学联合同济大学、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隧道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的科技成果“砂卵石地层盾构隧道施工安全控制与高效掘进技术”突破了成都“地道战”的瓶颈,该项目近日获得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实现了西南交大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富水砂卵石地层是极不稳定的散粒性地层,在隧道掘进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渣土喷涌、地面沉陷、建筑倒塌等事故。”该项目第一完成人、西南交大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工程系主任何川教授介绍,所谓盾构法是一种先进的隧道施工法,它能否顺利实施直接关系成都地铁建设的成败。
    “在成都地铁盾构施工初期,各种预料和未预料的技术难点相继出现,最艰难的时候,隧道月均进度仅50米。”何川介绍,松散的砂卵石地质除了难以控制地面沉降外,坚硬的卵石对盾构机来说简直就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地表沉降临近警戒值、掘进速度不快、刀具磨损严重、出渣量难以控制等问题如出笼困兽难以驾驭,让不少同行对成都这种地层能否搞盾构法施工动摇了信心。
    从月均掘进50米到300余米甚至更多,成都地铁开创了富水砂卵石地层条件下大规模盾构法施工的世界先例。何川说,经过一次次的试验,不仅为盾构机量身打造出了能啃这块硬骨头的“牙齿”,优化了机械设计,更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法,实现了成都地铁隧道的安全与高速掘进。“成都地铁建设者们把穿越高富水砂卵石地层和高密集建筑群的惊险故事称作‘地道战’。”何川笑着说。
    目前,该科技成果共获国家专利20项,已在全国多个城市地铁、水下隧道、铁路、公路及市政隧道得到广泛运用。

文章来源:四川日报1月15日http://epaper.scdaily.cn/shtml/scrb/20160115/121211.shtml

作者:吴晓彤     责任编辑:外宣报道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