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上午,成都市政府、西南交通大学、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到2030年,力争将西南交通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为成都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提供支撑。
《成都市人民政府与西南交通大学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是2016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支持市内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第一单”。双方将围绕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实践,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体系,推动高校与本地企业协同创新,推动高校向创新创业型大学转型,共同推进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申建,共建成都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建设环交大智慧城等七大领域展开合作。其中,以“三权”改革为核心,着力破除校地协同创新的制度障碍与政策藩篱,打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通道。
据协议列出的时间表,到2018年成都市政府、西南交通大学双方共同推动全面创新改革将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成果,为成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校地协同创新机制提供示范和基础。到2025年,在西南交通大学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
《西南交通大学与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协同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提出,双方将充分发挥企校双方在教育、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同时,进一步推动企校双方的合作与发展,加强企校之间在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的联系与合作,合作范围涵盖科技开发与成果转化、教育合作与人才培养、技术咨询与服务等方面。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说,名城哺育名校,名校滋养名城;名企助推名校,名校支撑名企。西南交大将以此次三方协议的签署为契机,全力提升和彰显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学术竞争力和科技创造力,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与城市共生繁荣,与行业水乳交融。充分发挥政、产、学各方的比较优势,将合作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以实现高水平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融合创新。
据悉,西南交通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特色985工程”重点建设、首批进入国家“2011计划”并设有研究生院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轨道交通事业发展进程中最为重要、影响最大的一所高等学府。学校依托自身优势建设了以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综合交通运输智能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六大国家级平台”为代表的近30个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基地。拥有全世界轨道交通领域最完整的学科体系和科研基地,为中国轨道交通建设和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创新平台支撑和智力支持。(完)
来源:新华网2月26日http://www.sc.xinhuanet.com/content/2016-02/26/c_11181734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