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封面新闻】西南交大校长杨丹寄语毕业生:创新是应对内卷、突破“内卷化”瓶颈的最佳方案

来源:封面新闻 日期:2021/06/18 20:41:01 点击数:

6月18日上午,西南交通大学举行毕业典礼。西南交大为每位2021届毕业生精心准备了毕业礼物,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顺洪为毕业生代表赠送了包括“活力餐具盒”“严谨治学笔”“同心钥匙扣”“诚信交大印”在内的毕业礼物。据悉,每一份礼物都有它特别的寓意,比如活力餐具盒,学校希望它能陪伴交大学子走过未来的风雨,愿它的温暖包容成为学子们饱满活力的源泉,也愿学子将一餐一饭化为真才实干,同时,饱餐之际不忘粒粒皆辛苦,飞翔之时不忘母校的谆谆教诲。

校长杨丹以《向“变”而生》为主题,为3246名研究生和7217名本科生上了最后一课,他叮嘱毕业生们,面对任何“变”的时空场景,一定要有信念、能创新、肯实干,这是识变、应变、求变的基础,也是未来在精神、能力和行动层面上向“变”而生“不变”的“密钥”。

 

以下为校长寄语节选:

你们是值得点赞的一代,也必将会是挺身而出的一代。你们身处的新时代,是筑梦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时代,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是“人机物”三元融合万物智能互联的时代,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你们唯有向“变”而生,透视变化、顺应变化、引领变化,才可不断突破、不断生长,方能不负时代、不负梦想。此刻,在你们奔向星辰大海的新起点上,作为师长,我特别想叮嘱你们,面对任何“变”的时空场景,一定要有信念、能创新、肯实干,这是识变、应变、求变的基础,也是未来你们在精神、能力和行动层面上向“变”而生“不变”的“密钥”。

第一,坚定信念,牢记向“变”而生的精神要义。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你们不仅要有平凡生活中的“小目标”,还应有致力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远大追求。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无数前辈先烈为了共产主义信仰舍生忘死、为了社会主义事业一往无前,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迹,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凝聚成耀眼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始终激励着我们。眼前,在充满变化和变量的大变局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坚定人民立场、凝聚奋斗共识、激扬奋进力量;青年一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胸怀大局、心系“国之大者”,自觉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民族、国家、人民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诚如袁隆平先生所言,“一个人的世界,应该尽量大于自己”。希望有知识加持、学术傍身的时代“交子”们,多一些家国情怀、天下情怀,拒绝平庸、短视与狭隘的“小我”,树立崇高信念,把人生理想融入民族、国家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成就人生“大我”。

不得不说,人生道阻且长;坚定理想信念,更需练就定力、磨砺韧性。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纷繁复杂且充满诱惑,衣食无忧、物资充沛往往容易让人精神懈怠、丧失斗志甚至急功近利,忘记了什么叫居安思危、什么叫艰苦奋斗。尤其是,面对竞争陷阱和文化渗透,面对旁观冷漠和责任缺失,你们要高度警惕、明辨自省。面对不顺与失败,面对寂寞与清贫,你们要坚忍不拔、永葆初心。今日之中国,不论风吹浪卷,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不会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不会变;对于你们而言也一样,未来纵有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也一定要敢于直面挑战,保持自信、理性和平和的心境,淬炼坚毅品格,乘风而上、踏浪而行。

第二,执着创新,锻造向“变”而生的能力要素。置身于超越式和颠覆性的创新时代,你们唯有不断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才能顺应时代所需,唯有善于在新的跨界、融合、交叉和重构中,成为执着追求的创新者,才能找到立足于时代的强力支点。

特别是,认知边界的拓展、知识总量的刷新以及交互范式的转变,无时无刻不在催生着新的竞争。竞争是现代社会的突出特征,也是世间常态;关于竞争,现在的年轻人都在谈“内卷”,指代一种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我以为,在你们今后的人生中,创新也是你们应对内卷、突破“内卷化”瓶颈的最佳方案。简单讲,就是要通过创新,寻找新的领域、新的方法、新的突破、新的增长点,在竞争方式上用实质性“质的提升”取代低效率“量的堆砌”,跳出同质化竞争,在竞争格局上由“存量竞争”转变为“增量竞争”,打破传统零和博弈思维,推动良性竞争、开放竞争、共享竞争,并最终从竞争走向竞合。

选择继续学习深造和在高校科研院所工作的同学们,当下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你们要努力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主力军”,成为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成就国之“硬核”的“登山队”,希望你们始终保持科学探索的热情,敏锐把握智能时代的创新脉搏,以勇闯“无人区”、攻下“最后一公里”学术魄力和胆识,主动进入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和科技创新的最前端,为国家突破“卡脖子”技术、掌握“杀手锏”技术贡献不凡力量,以更高水平的创新持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自我的创新生长。

第三,崇尚实干,把握向“变”而生的行动要领。人贵有志,业贵有恒;现实生活中知易行难,身体力行弥足珍贵。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寄语广大青年学生“要实学实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孜孜不倦、如饥似渴,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 实干是实现理想的必由之路,实干就是脚踏实地、知行合一。

只要做好长期奋斗的准备,实干笃行、坚持不懈,再冷的板凳也能坐热。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是永恒的道理。为人、为学、为事、为业,最怕地就是纸上谈兵、浅尝辄止、知行不一。“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更需要实干苦干。”由衷地希望,同学们既要仰望星空、以梦为马,更要以知促行,知行合一,做久久为功的实干家,一步一个脚印地创造幸福、铸就伟业。

来源:封面新闻 2021年6月18日

https://m.thecover.cn/news_details.html?from=iosapp&id=7647360&channelId=11&userId=MTAzMjIxNA==T

信息员:杨惠     作者:周丽梅     责任编辑:蔡京君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