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筑路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 谢明刚 摄
作为群众期待的民生工程,成都轨道交通陆续开通,正向着加速成网快速迈进,无疑将显著改善市民出行条件,大大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升城市流动效率。
成都发展轨道交通产业基础雄厚,素有“铁半城”的称誉,轨道交通领域企业数量、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和综合研发实力位居全国第二,已形成全产业链发展。当前,成都正秉持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理念,已进入轨道交通全面建设时期,这也给轨道交通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可以说,轨道交通产业正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正当其时、大有可为。
成都将进一步抢抓机遇,围绕工程建设和整车制造两个核心,将瞄准主流制式和新制式两种需求,抓住域内和域外两个市场,加快发展,努力培育壮大轨道交通产业,奋力打造世界轨道交通之都,加快形成轨道交通产业千亿集群。
民生工程
已绘出最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
坚持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大力实施轨道交通加速成网计划,规划先行是第一步。目前,成都市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已经完成。“最新的城市轨道交通现网总规模是2370公里,据了解,这是目前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最大的‘一张网’。”市规划局总规划师万小鹏说。
构建“双心放射状”轨道线网
“本次线网规划修编与原规划相比实现了‘三大转变’:一从服务城市规划区到全域满覆盖转变,二是从单中心线网结构到‘双核’相对独立成网结构转变,三是从中低水平线网密度到较高水平线网密度转变。”万小鹏表示。
2370公里,39条线路,将呈现出以双核为中心的“双心放射状”轨道线网结构。中心城区在原规划18条线路、413公里线网的基础上,扩容为26条线路、总里程659公里的“双环加放射”线网结构。天府新区,为强化核心地位,在原规划12条线路、246公里线网的基础上,将形成“方格网加放射状”线网结构,其中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内规划16条线路,线网密度达1.35公里/平方公里。“双核”之间,形成“3快3普”共6条轨道交通线路的便捷联系。“未来,市民在10—15分钟就可以找到轨道交通车站;而线网密度将不低于1公里/平方公里,这与巴黎、伦敦等国际化大都市水平相当。”万小鹏说。
全力加速推进轨道交通成网
上月31日,成都3号线一期开通试运行。该线的开通,标志着成都地铁线网中最为重要的“米字骨架”正式成形,成都地铁开始全面进入线网化运营时代。
“秉承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的理念,大力实施轨道交通加速成网计划。”成都地铁公司董事长胡庆汉表示,将按照不低于“778”(机动化占全方式出行的70%,公交占机动化出行的70%,轨道交通占公交出行的80%)的交通结构目标,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在已获批507公里地铁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积极编制上报新一轮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在当前“米”字形骨干线路成网的基础上再接再厉,以更大的力度推进轨道交通建设,确保6号线一二期、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10号线二期下半年全面开工;提前谋划4号线二期、7号线、10号线新线筹备,确保2017年如期开通试运营。
轨道交通产业
构建“一校一总部两基地”空间规划
推动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发展
轨道交通产业是我市确定的五大突出发展产业之一,是成都重点打造的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辐射带动面广、具有话语权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是实现工业转型倍增的中坚力量。根据今年出台的《成都制造2025规划》,到2025年,我市轨道交通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2000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西南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维修和检测基地,“一带一路”轨道交通装备出口基地。
根据重点区域的现有产业基础、发展条件,我市将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为近期工作重心,推动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发展,促进重点区域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按照“一校一总部两基地”空间规划,形成以金牛区为研发总部、新津与新都为制造基地的产业布局。
新津县:成都地铁轨道交通车辆实现“新津造”
今年下半年,有更多的“新津造”现代有轨电车在新筑股份轨道产业园下线。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研究总院院长表示,预计到2030年,全国轨道交通将新增5万公里左右,投资规模约15万亿元。为了加快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今年6月,新筑路桥与四川省铁路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展轨道交通“投运建”一体化业务,共同合作轨道交通制式发展等。
产业规划:
力量整合抱团发展
促进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发展
目前新津县已聚集以新筑股份为龙头的轨道交通产业相关企业32家,在政府引导下组建了轨道交通产业协会,实现了力量整合、关联配套、抱团发展。去年,新津县轨道交通销售收入上亿元企业达20家,轨道交通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2.04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20.6%。
新都区:地铁7号线列车年内批量交付
7月1日上午,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正式投产。据了解,此次建成投产的城轨制造项目,拥有一条完整的铝合金车体制造和涂装、组装、调试生产线,该生产线的主要设备均为自动化运行。项目首批订单将服务于成都地铁7号线。
年内,成都市首批A型铝合金地铁列车也将在这里实现样车下线和批量交付,这意味着“成都造”地铁7号线列车正式宣告启动试制。此次建成投产,对于四川省、成都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拉动聚集效益。
产业规划:
制定“1+1”发展规划
加快形成产业集群
据介绍,新都区制定了轨道交通“1+1”发展规划,以打造轨道交通产业全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和发展集群。今年,新都区还将深入实施“产业强城”,大力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了加快引进轨道交通产业链的步伐,新都区从中梳理出了30多家核心企业,由区领导带队,一家一家上门拜访,加快引进相关配套企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一大批轨道交通产业配套企业接踵而至。
金牛区:打造轨道交通产业的核心示范区
5月21日,“创业天府菁蓉汇·金牛轨道交通产业专场”在西南交通大学举行。
本次活动是成都市创新创业品牌活动“菁蓉汇”的系列活动之一,此次活动旨在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度挖掘金牛区优质“轨道交通产业”项目,凝聚专业人才,促进资本对接,助力金牛区成为中国轨道交通产业的核心示范区、成都市“创业天府”行动计划的引领示范区。
产业规划:
以轨道交通研发设计为主导
打造环高校知识经济圈
将围绕打造以轨道交通研发设计为主导的环高校知识经济圈,着力打通“政产学研用”创新发展融合通道,与国内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中国中车、轨道交通项目设计建设施工领军企业——中铁二院、轨道交通产品运营企业——成都地铁强强联手,综合地校院企优势共建的“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落户“环交大智慧城”。
西南交大:助力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
“作为在蓉高校,我们应为成都加快打造‘世界轨道之都’、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贡献自己的力量。”西南交大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何川表示,今年2月26日,成都与西南交大、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政企校三方深度合作,也是成都与高校探索“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支持市内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第一单”。
据介绍,政府、企业、高校合力推进,将同步提速成都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步伐,转型成为全球轨道交通产业的技术、应用和研发基地。
规划:
加速新型城市轨道交通
科技成果转化
据介绍,西南交大将以筹建“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等为平台,以高速铁路、高速磁浮、重载铁路等为核心的现代轨道交通体系为研究对象,着力提升四川轨道交通原始创新能力。该校将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的科技成果首先在四川转化,如二代磁浮将在成都落地。成立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发展研究院、中国高铁发展中心和“一带一路”开发研究院等,建设轨道交通发展“新智库”,为成都轨道交通事业发展出谋划策。
中铁二院:高铁核心产品突破国外技术壁垒
“由我们自主研发的高铁核心技术不仅在国内普遍使用,也逐步推广到了国外。”中铁二院产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中铁二院在无砟轨道、综合接地技术等方面掌握了核心技术,包括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在内的中国高铁核心技术,让中国高铁打破了日本、德国的垄断,突破了技术壁垒。
规划:
初步建立起
总承包运行模式管理体系
目前,中铁二院国外总承包业务已经走在同行前列,已经初步建立起了适应总承包运行模式的管理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建设管理和项目管理方面的人才,并向具有总承包综合能力、综合服务功能的国际化工程公司发展。
本报记者 杨彩华 袁弘 张渝 王李科 陈方耀
来源:成都日报 日期:2016 年 8 月 5 日 链接:http://www.cdrb.com.cn/html/2016-08/05/content_440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