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光明网】让阳光照进留守儿童的心中

来源:光明网 日期:2016/09/06 11:47:00 点击数:

光明教育讯 2015年底,由共青团中央、光明日报社和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举办的“2015镜头中的最美支教团”活动圆满结束。记者们用一张张生动的照片,讲述了一个个感人的支教故事。

在支教团志愿者们看来,支教是给孩子们带去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副翅膀,让他们可以用这双眼睛、这对耳朵和这副翅膀,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听听不一样的声音、放飞七彩的梦想。此外,支教还是一种甘于奉献的精神,是“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是对西部、对祖国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

西南交通大学第十六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代镇洋正是其中一员。日前,记者在西南交通大学采访了代镇洋。

“那是我近几年体重的最低谷”

广元市苍溪县是地地道道的山区,而当地学校就在北侧的山腰。当地学校的硬件条件并不完善,一个正常容纳50人的教室最大的班额远远超过了其应有的数量,挤进了90多名学生。宿舍设施也并不齐全,即便作为老师的代镇洋,他的宿舍也只不过是由一间办公室改造而来。

初到当地的时候,由于饮食差异,他每天早晨和晚上常要饿肚子。而学校在山上,并无觅食之处,他费了好大的劲才渐渐适应过来。然而,由于饮食的不规律,在支教的最后一个月,他病倒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竟然暴瘦了30多斤。说到这里,他笑谈,“那是我近几年体重的最低谷”。言谈之中,在这个山东男孩脸上,丝毫看不出抱怨,有的只是豁达和淡然。

“让支教地的学校更像是一个学校”

代镇洋主讲的科目是思想品德课和物理课,但有趣的是,在谈及自己的支教经历时,他讲述最多的不是上课、考试、作业或是家长会。让人始料不及的是,他提及最多的是“让支教地的学校更像是一个学校。”

当地学校是传统应试教育的典型代表,学校被浓浓的应试氛围笼罩难免显得有些单调。当地老师大多反对学生参与课余活动,认为学生应该把全部精力都投入书本中,一些老师甚至常常为了给学生多上几节课而占用了学生课间操锻炼的时间。为了推进当地素质教育的发展,代镇洋等人想尽了办法来打破这一局面。他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文体活动,并且仿照高校社团的模式为他们建立了学生会、国旗班、礼仪队和广播站。此外,他们还组织学生开展运动会、文艺演出、演讲比赛、陶艺比赛、艺术文化节等等大型活动,为学生开辟出一种新的学习与娱乐相结合的模式。

“希望灿烂的阳光也能够照射进留守儿童的内心”

很难想象,当地学校7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他们更多的是缺乏来自父母的关爱和来自社会的关注,但这些并不是陪伴在他们身边的爷爷奶奶所能给予的。

留守儿童的问题往往容易滋生出一系列更为严峻的德育问题,这些问题让代镇洋十分心痛。然而,改变这一情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德育工作并非一蹴而就,但代镇洋丝毫没有回避这个问题,他选择去做一件事情。“我希望投入自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跟学生们在一起,让阳光也能照射进他们的内心。”

带着这样的想法,代镇洋常常自告奋勇地去帮其他老师监督晚自习或是监考,这样就跟学生有了更多的互动。而孩子们也因此都很积极地找他聊天,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此外,代镇洋作为学校各种文体活动的策划者和实施者,举办活动的每一个阶段他都会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们在一起。时至今日,仍然会有学生发短信或是QQ消息给他,“老师,我考上高中了”、“老师,我中考考得很好,我们有点想你”……说起这些,代镇洋的脸上洋溢起了灿烂的笑容。

“最怕的事莫过于临别时流露出对学生们的不舍”

最难忘的无疑是完成支教任务离开学校的那一天。代镇洋因为担心学生们难过,便没提前和学生们打招呼。“原本打算一个人悄悄回去。”可是没曾想,学生们的班主任通知了他们。就在代镇洋准备走的时候,一大群学生从楼梯上涌了下来。“你可以想象高中放学铃声响起的时候教学楼门口的情景吗?就是那样的。”代镇洋动情地和记者分享道,“真的是很感动,很温暖。”他说,那是可以铭记一生的画面,一年里的辛酸也在那瞬间烟消云散了。

代镇洋说:“我们的努力是旨在为孩子们树立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届届支教团成员薪火相传,共同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砥砺前行。”(记者 刘博超)

日期:2016-09-06

链接:http://edu.gmw.cn/2016-09/06/content_21835836.htm

作者:刘博超     责任编辑:外宣报道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