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桥梁专家、教育家,西南交通大学资深教授钱冬生——这位在西南交大师生眼里可亲可敬的教师,在这个落叶知秋的季节离开了他最爱的教育事业。9月1日凌晨,钱冬生教授在成都家中安详辞世,留给人们无限缅怀。“钱老的仙逝,不仅是我国桥梁领域的损失,更是西南交通大学的重大损失。”钱冬生的学生、西南交通大学CAD工程中心主任孙林夫对钱冬生的逝世深感痛惜,“我们交大师生再也不能看到他穿着那条洗得有些泛白的劳动布裤子陪着其爱人在校园中漫步的景象,再也不能聆听到他对桥梁工程前沿科学的见解,再也不能接受他‘润物细无声’的德行教诲……”
务实求索 治学不倦
钱冬生是我国现代桥梁工程的开拓者之一,与茅以升和关宝树并称为“共和国桥梁三杰”。对科学研究,钱冬生主张,一要摸清国内国际水平,看准方向,选好突破口;二要不畏艰险,勇于开拓,使路子越走越宽。
“钱老始终遵循‘勤学深思,务实求索’的工作方法。他曾说,为了掌握知识,学和思必须同时使用。学要勤,那才能够较广,较多。思要深,那才能使知识系统化,从而进行推论,回答或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据孙林夫介绍,85岁完成《科学地对待桥渡和桥梁》,86岁主持编写《中国铁道百科全书——工程与工务卷》,88岁出版《茅以升——中国现代桥梁的奠基人》,89岁校译《大贝尔特海峡:东桥》,90岁著述《谈桥梁》……出版专著20余本,发表论文逾百篇,直至去世,钱冬生都在思考如何能更好地做好中国桥梁建设的总结工作,供后来桥梁人有资可鉴,同时向世界展现中国桥梁的风姿。“这是我们知识分子的责任。”这是钱冬生常说的一句话。
心怀家国 敬业敬职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从1949年踏上讲台,钱冬生就扎根于斯,奋斗于斯,奉献于斯,在方寸之间完成了一代大师教书育人的伟大历史使命,在巍巍之地矢志奋斗于中国桥梁事业的辉煌。
据孙林夫介绍,在进入老龄退休之后,钱冬生仍然像年轻时一样,每日保持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习最新的知识,孜孜不倦、劲头十足,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才智。他常说:“登高自卑,行远自迩。”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他深深懂得肩上的责任:“我要永远做下去的事情就是写书,传播知识,传播经验,完成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完成的使命。”他教导青年教师:“教学是一份良心活,要对工作负责、对学生负责,教学思想、方式方法也要适应形势、与时俱进。”
“钱老一生重视课堂教育。他认为,给学生上课是教授工作的最重要任务,并把上好每一堂课作为自己的主业和天职。他在本科教学讲台上站了近半个世纪,一直到72岁高龄,从未离开本科教学第一线。”孙林夫告诉记者,“钱老一辈子都在钻研,做事很认真,那种刻苦专注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
据了解,钱冬生在西南交通大学任教逾半个世纪,年近期颐仍笔耕不辍。怀着一颗赤诚报国之心,他时刻心系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九十寿诞之时,钱冬生专门设立了“西南交通大学钱冬生教育基金”,鼓励优秀学子发愤图强。
来源:《成都日报》9月5日08版http://www.cdrb.com.cn/html/2016-09/05/content_466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