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日报讯 (记者 魏冰倩) 10月21日下午,由省委组织部牵头统筹,省经信委、省国资委主办,西南交通大学承办的四川省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发展研讨班举行了“院士沙龙”活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志云,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钱清泉为学员答疑解惑。
沈志云在《迎接后高铁时代》的演讲中表示,未来高铁将采用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通过真空管道运输,时速有望超过600公里。沈志云用了“颠覆式创新”来形容下一代高铁技术。颠覆式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行方式,二是时速。根据沈志云的设想,未来高速铁路将在真空管道中运行,运营时速将达到600—900公里。沈志云透露,其团队已经在做超高速磁悬浮列车的前期研究,一条20公里试验线计划在成都落地,试验线建成5年后将实现工程化,再过5年将实现商业化运营。也就是到2026年,超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有望实现载客运行。
钱清泉为学员们介绍了“磁浮交通技术及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内容,他从一带一路、城镇化两个国家战略及相关因素分析得出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城镇化问题的有效手段,而中低速磁浮交通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种新型制式。它具有振动噪声小、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等特点,特别适合深入城市中心。
钱清泉认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模和市场空间巨大,完全可以容纳中低速磁浮交通战略新产业的发展,而四川省最有能力发展轨道交通。
此外,为加强交流,两位院士还回答了学员们提出的问题。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树平问: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什么时候能够正式运营?钱清泉表示,以目前的趋势来看,至少需要十年。目前国内已经有个别地区进行规划筹建。沈院士认为,如果是美国建设的话最快也需要3至5年。国内,关键是20公里的试验线能否成功建设,如果资金到位,5年内可以实现工程化,10年以后可以运营。
攀枝花市副市长刘建明提问:四川省有很好的条件和机遇发展轨道交通,为何目前处于落后地位?四川造是否有机会可以切人轨道交通发展中?钱清泉表示,只要长沙线搞好了,运营得好,就可以推广。成都市目前也具备这样的能力参与进来,“我们的力量比较聚集,希望在2020年左右能够实现。”
最后,两位院士为四川省的轨道交通发展提出了两个建议:一是科学规划,提高标准,建议更加关注长沙的磁浮线;二是希望四川省像重视航空交通的发展一样,重视轨道交通的发展。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2016-10-24第2版http://scjjrb.newssc.org/html/2016-10/24/content_23346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