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交大 > 正文

【川观新闻】聚焦第二届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专家论坛 这些专家说了什么?

来源:川观新闻 日期:2021/10/28 09:38:34 点击数:

10月26日—27日,由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共同举办的以“创新驱动引领四川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专家论坛在成都举行。

在颇受关注的主旨演讲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碧、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顺洪、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申恒涛作视频或现场主旨演讲。

如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一个共识就是——靠创新。各个行业的专家也分别带来了他们在各自领域实施创新发展的成果、思考和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碧:

重点开展“资源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

在石碧看来,四川生物质资源丰富,利用废弃有机碳源制备大宗材料和燃料化学品,能有效支持四川先进材料、能源化工、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等万亿级产业低碳发展。

目前,四川大学建设了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开展了“资源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力争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支撑,促进四川抢占相关产业的制高点。

在着力研究的同时,同步推动校地及国企合作,在积极参与天府实验室-碳中和实验室建设,对标国家实验室,重点建设资源碳中和研究部。

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顺洪:

持续推进轨道交通自主创新、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

四川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起步晚、发展快。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规则、“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都给四川轨道交通带来发展机遇。

王顺洪认为,四川具有轨道交通“政产学研用”全产业链综合优势,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2021年1月,世界首条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及试验线在西南交大正式启用;2018年7月开工建设的成都大邑县晋原至安仁空铁旅游线即将开通运营……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西南交大持续推进轨道交通自主创新、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努力实现四川轨道交通发展大变化、大提升、大跨越。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申恒涛:

建立AI创新技术到其产业落地的快速通道和服务

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应以产业的融合应用与产业数字化转型为核心目标,进而逐渐形成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

根据清华大学《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人工智能企业,北京有395家、上海有210家,广东有165家,四川仅有20家。在这20家中,没有一家独角兽,没有一家龙头企业,可见专业载体少、专业人才也少。

四川如何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申恒涛认为应该从五个方面入手:营造健康的AI生态环境、加快发展本地AI龙头企业、开放更多AI应用场景以及加强政府资金保障、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引进工作。例如,建立AI创新技术到其产业落地的快速通道和服务,设立30-50亿大规模基金,重点投资本地AI企业,培养AI龙头企业,从而产生AI产业聚集效应。


来源:川观新闻10月27日 https://cbgc.scol.com.cn/news/2309024


信息员:孙永会     作者:袁婧     责任编辑:蔡京君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