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成都举行,会上隆重表彰了2024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西南交通大学共有24项科技成果荣获2024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在本次评选中再创佳绩。

其中,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翟婉明院士主持的“高速铁路线形最优动态性能设计原理、调控技术及工程应用”获得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这是学校继2001年王家素教授主持的“高温超导磁悬浮实验车”获得省特等奖后,再次获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土木工程学院封坤教授获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电气工程学院弗雷德·布拉比耶格教授获四川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医学院周绍兵教授、土木工程学院马存明教授、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刘国祥教授、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吴圣川教授牵头完成的项目分别获一等奖;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赵晓彦教授、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邓自刚研究员牵头完成的项目分别获二等奖;土木工程学院王志杰教授牵头完成的项目获三等奖。此外,还有14项成果参与获奖。

会上,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项目第一完成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翟婉明代表全省科技工作者作发言。他指出,在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中国高铁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其团队二十年攻关,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列车与线路动态性能最佳匹配设计原理,创新构建高速铁路线形最优动态性能设计方法,系统创建高铁线形协调匹配与均衡调控技术体系,这些成果广泛应用于京沪、雅万高铁等50余个工程,还将助力川藏铁路、成渝中线高铁等重大工程。面对全球科技变革,他表示将以获奖为起点,弘扬科学家精神,聚焦轨道交通领域,育人才、出原创成果,为我国轨道交通事业及四川建设科技强省贡献力量。

近年来,学校坚持“四个面向”,坚持以国家重大需求与重大工程为导向,以打造轨道交通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牵引,以服务轨道交通和区域经济为立足点,发挥学科优势特色,加强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取得了一批具有高显示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成果,为国家和区域、行业科技创新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建设交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据悉,2024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共有244个项目获奖,其中四川省自然科学奖25项、四川省技术发明奖11项、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0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