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新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2025年工作会议在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举行。会议以“数智赋能 工科创变”为主题,聚焦新工科建设的前沿趋势与实践路径。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新工科教指委主任委员杨丹,西南交通大学校长闫学东,四川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谢亮冯出席会议。会议由教指委秘书长、西南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富海鹰主持。

谢亮冯表示,近年来四川新工科建设在学科交叉融合、产教协同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新形势下新工科建设需把握数智化机遇,通过课程智能化改造、教学场景虚实结合等构建AI驱动的教育新生态;深化“工科+X”交叉融合,探索“高校—园区—企业”联动模式,打造新工科建设的“四川样板”;创新育人模式,培养面向未来的工程领军人才,推动四川新工科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闫学东指出,学校立足轨道交通特色优势,锚定国家重大需求,营造学科专业生态,以构建“产教协同、实践创新”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校企联合建设培养国家亟需工程人才的现代产业学院、打造“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示范区等为着力点,努力打造产教、科教双融合“立体生态”。闫学东表示,学校致力于构建“大工程观”育人格局,培养复合型领军人才,走出了一条“支撑产业变革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彰显交大特色优势”的新工科建设之路,以高质量人才培养助力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杨丹强调,新工科建设是应对科技革命、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针对四川高校工科面临专业结构待优化、跨学科机制需深化等挑战,杨丹指出,各高校需开展全国调研,凝练可借鉴的经验,形成调研报告为政府决策服务;加强四川省高校新工科建设交流与合作,校间联合培养、课程共享,凝聚新工科建设合力,助力四川打造西部新工科教育高地。

会议期间,重庆大学李正良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蒲黔辉教授分别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工科教育》《土木学科转型升级的挑战与探索》作主题报告。会议还研究部署了2025年新工科建设调研任务。
40位来自全省的新工科教指委委员和高校代表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