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犀浦校区一教的连廊间,一批新装的直饮水机正悄然成为师生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这是学校“惠民生暖心工程”的一角缩影。引进饮水机的初衷是什么?师生教学环境还有哪些优化?对此,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从“一杯水”见“一片心”
“过去接水像‘开盲盒’,水温难调,夏天接杯热水得晾半天”。谈起旧式饮水机,学生们曾多有无奈。随着校园规模扩大,传统设备功能单一、净化不足的问题愈发凸显。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以下简称“资实处”)工作人员坦言:“饮水事小,健康事大。调研发现,许多社会公共区域已普及直饮水设备,校园不能落后。”

学生在新饮水机处接水
为此,经过前期试点、评估与多轮比选,学校最终选定符合安全与效能标准的新型直饮水设备。新设备的水质净化系统搭载多重过滤装置,通过电子屏实时显示净化结果,以确保饮用水质。该设备还设计了冷热双温独立出水口,100℃热水与常温水的精准分流,既满足冲泡需求,又实现“即接即饮”的需要。“终于能喝到温水了!以前接热水得提前半小时晾着,现在特别方便。”大二学生郑可薇说道。
在安全保障上,资实处工作人员表示,“设备采用全封闭水路系统,杜绝了污染隐患,配合定期滤芯更换与专业维保服务,确保师生饮水安全。”此外,设备还新增了防干烧保护、漏电断电响应和童锁装置,安全性能有效提升。“新设备水质更加干净卫生,‘一键取水’很贴心。”大一学生杜新谦表示。
目前,第二批7台直饮水机已在犀浦二教、四教等人流密集区域运行使用。师生体验升级的同时,学校已着手规划实验楼、宿舍区饮水机分批次覆盖,让便利渗透校园每个角落。
以学生为本 服务升级
更换20间阶梯大教室的投影设备,为40余间教室的课桌椅配置静音滑轨,在公共课教室加装麦克风......种种细致而贴心的改善措施,切中教学的“痛点”,让学生课堂学习看得更清晰、听得更明白,切实提高学习专注度和舒适感。“现在连符号的顿挫都一目了然!”大二学生张馨文谈道。

阶梯教室新增麦克风
三教连廊自习区,大四学生王帅戈正对着笔记本修改设计图,王帅戈表示,自己很喜欢坐在自习区学习,“这里插座、储物柜一应俱全,小组讨论也不用担心打扰别人。”自习区是学校打造的“网红级”自习空间,采用模块化家具进行组合。既有适合个人学习的“单人胶囊”,方便学生独处沉思,也有可灵活拼接的讨论桌,便于小组同学讨论。

新增自习区
近年来,资实处以“教学为重、学生为本、智能引领”为原则,重点实施教学环境优化、学习空间拓展、文体设施升级三大工程,将师生的“需求清单”转化为“行动指南”,用一桩桩“小而美”的举措织就校园幸福网。
一系列校园民生工程的落地生根,离不开畅通的需求反馈机制。资实处与校团委等单位紧密联动,通过学生社团座谈、线上平台征集等多条“民意通道”,构建起立体化的需求收集网络。
师生事,无小事。资实处处长邓永权表示,资实处将以迎接130周年校庆为契机,深化“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优化国有资产管理效能,精准对接师生对美好校园生活的期盼,继续为教学科研事业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