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下午14:00,学校在犀浦校区综合楼272会议室,召开院长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双一流”建设,校长杨丹,副校长朱健梅、蒲云、冯晓云、姚发明、周仲荣、何川,各学院院长、机关(含业务部门)各部处长参加会议。会议由杨丹主持。
会上,周仲荣做“双一流”及学科建设专题报告,他从组织与管理、符合度、达成度、标志性建设成效、总结诊断与改进措施五个方面介绍了学校中期自评有关情况。周仲荣指出,在目标达成方面,学校整体建设及学科建设主要建设任务与目标均已圆满达成或超额完成,情况良好。同时总结了学校在“世界一流目标对标和评价体系问题”“学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新方向凝练问题”“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国之重器建设问题”“青年人才培养与引进问题”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周仲荣传达了“双一流”建设中期自评专家论证会上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专家指出,学校在建设轨道交通领域世界第一的西南交通大学过程中卓有成效,在创新管理机制、取得重大建设成果等方面都有实质性进展。此外,专家们对学校发展“交通+”、国际化建设、人才引育及加强前沿科学研究等方面给出意见建议。周仲荣指出,学校在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和短板,学校应进一步明确学校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具体坐标,加快提升解决各类问题和短板的能力,不断推动“双一流”建设工作上台阶。
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学院、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数学学院主要负责人就学院“双一流”建设的推进情况、现阶段存在困难、问题,以及对学校的建议三方面做汇报。在改进“创一流”“建一流”项目分配和经费管理方式,提升对人才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基础研究、优化学科结构,鼓励学科交叉研究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杨丹在总结讲话中指出,院长团队是联系大学管理系统与基层学术组织的桥梁与纽带,是学校管理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今后,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围绕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重点工作,将院长工作会议打造成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级重要指示精神、研讨和部署学校当前重点工作、听取学院的意见建议的有效平台,从而推动学校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杨丹强调,加快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至关重要:要进一步明晰学科定位与目标,优化学科结构。学科是大学的细胞,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基本单位,是“双一流”建设的龙头性工作,学校学科建设方向要充分对标国家战略目标和学校发展目标。西南交通大学作为理工特色、交通优势、多学科、研究型大学,要继续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登峰,以基础学科为坚强支撑,以智能化为引领,在大交通领域进一步增强学校对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需要的能力水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工作质量,实现学校飞速发展。工程学科中,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要充分担负争创世界一流的重任,土木、机械、电气、信息等学科紧随其后,向更高水平发展冲刺,在对接现代化强化建设中发挥更有效作用。学校理科建设要以增强基础研究、促进理科工科交叉融合为发展目标,不断推动学校工程类学科实现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作为未来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信息学科要充分把握前沿趋势,在信息化、智能化等未来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加快前瞻性布局、积极作为。文科要围绕学校特色发力,支撑好全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并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中发挥关键作用。医学和生命学科应当建立错位发展的工作思路,不能照搬医学顶尖院校的发展模式。学校十八个博士点学科要加快建设,在学校下一轮学科评估中实现升位。
杨丹指出,要加强学科组织化建设,落实学科发展。学科建设包含知识、组织体系两个话语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组织体系对于学科发展至关重要。院长是学科建设的直接责任人,在加快学科组织体系建设中作用突出,要在明确学科定位,凝练学科方向、打造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平台、争取各项资源等关键问题上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学科发展。各学院院长要牢牢抓紧学科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指标,聚焦学校当前学科建设短板,着力抓好重大项目申建工作和重要人才引进工作,制定详尽合理的工作安排和实施路径,争取在学科发展中取得新的成绩。
杨丹表示,学校下一步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启动对学科管理体系的调整完善工作;同时,学校将进一步为学院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的环境,支持各个学院凝心聚力,共同做好“双一流”建设各项工作。
(文/侯倩 张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