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电气工程学院举行建立70周年纪念大会

来源:电气工程学院 日期:2019/12/05 18:49:06 点击数:

11月30日上午,电气工程学院(原电机系)建立70周年纪念大会在犀浦校区图书馆一号报告厅举行。校党委书记王顺洪出席并讲话。

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清泉、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我校原副校长钮小明,校友代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蒋先国出席会议。

王顺洪回顾了70年来一代又一代西南交大电气人胸怀报国之志、饱含爱校之情,艰苦创业,矢志奋斗的光辉历程,并对新时代、新形势下电气工程学院发展提出希望和要求。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和学院基层党组织建设。学院有今天的伟业,正是在70年中,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中国70年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电气工程学院70年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电气工程学院曹建猷院士在年届70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也充分说明他对党的充分认可和满腔热爱。学院党委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学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带领并努力为学院发展营造民主、和谐、风清、气正、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敢于冒尖、敢于突破、敢于领先的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院要努力营造个个都是学校改革发展建设骨干和生力军的生动局面。

二是要提前做好学科布局,激发学科创新活力。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技术等飞速发展、深度融合,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第四次工业革命蓄势待发。立足智能时代,电气学科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面对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要超前谋划,将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作为布局学科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考量,敏锐捕捉学科前沿研究新动向和新趋势,在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智能化、牵引供电系统自我诊断、健康管理与认知进化、智能接触网系统以及场景驱动、铁路牵引供电新能源等领域谋求新的增长点,全面提升铁路牵引供电领域智能化水平,大力推动供电模式革新和突破,引领世界交通供电技术发展。

三是要深化学院改革,充分发挥学院办学主体作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即从“校办院”向“院办校”的转变,是学校综合改革的重点和关键点,是学校实现内部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学院也同样要充分发挥改革的作用,要坚持以“成绩、成果、成效”为导向的优劳优筹、多劳多筹、不劳不筹的分配机制,向改革要动力、要红利,全面激发学校发展源动力和办学活力。学校现阶段有关教师引进政策、人才政策、职称评审政策等方面都已经启动优化和调整,博士后力量也将大大加强,未来预计博士后队伍规模将达到600-800人,博士后薪酬待遇也将进一步提升。学院要跟上学校的节奏,转变角色,由“要我干”变为“我要干”,充分发挥学院办学主体作用,实现真正意义的“院办校”。

四是要有高站位、大局观,与学校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西南交大也进入了实现历史性复兴的新阶段。学院谋发展也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历史方位的重要性,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坚持以全局视野和高度的责任感深入推进学院各项工作,始终与学校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只有校院协同共进、攻坚克难,西南交大才能实现赶超、跨越和引领。我们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将电气工程学院推向新高度,奋力开创学院建设新局面。

大会由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罗乾超主持。会上,电气工程学院院长陈维荣致欢迎辞并作题为《辉煌七十载,电气再出发》的院情报告。老教授代表钮小明回顾了老电气人敢为人先的志气和革故鼎新的锐气。校友代表蒋先国回顾了受益于学校精神、电气精神的求学、科研经历。教师代表何正友通过“感恩”“感动”和“感谢”三个关键词表达了对学院的深情。学生代表、2016级本科生周泓宇向学院献上诚挚祝福。93岁高龄的潘启敬教授还现场展示创作的油画作品——电气工程学院创始人之一曹建猷院士画像。

党政办公室主要负责同志,电气工程学院离退休老领导、老教师、学院领导班子、师生代表参会。

信息员:干璐     作者:电气工程学院 摄影:鞠红伟     责任编辑:阮琦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