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档案(校史)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积极融入学校“大思政”教育体系,举办多个专题展,热诚接待各届来宾,大力推进档案校史育人。
“不忘初心 交通强国”主题馆开馆
5月16日,正值学校123周年校庆之际,档案(校史)馆与党委宣传部共同打造的“不忘初心,交通强国”主题馆开馆仪式在校史馆隆重举行。校党委书记王顺洪与学生代表共同为主题馆揭幕。“不忘初心 交通强国”主题馆以“爱国救国,交大担当”、“中国制造,交大辉煌”为主线,展现了我校创立之时为中国铁路建设培养人才的初心,展现了一百多年来学校师生校友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所做的贡献。主题馆位于校史馆二层,布展面积220平方米。开馆以来,各学院和部门纷纷组织师生来馆参观学习,主题馆已成为师生校友和各界观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校党委王顺洪书记和学生代表为主题馆揭幕
全民共享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成果展
5月19-26日是全国科技活动周。根据中国铁道学会文博委员会的统一安排,我馆于科技活动期间举办了“科技强国 科普惠民——全民共享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成果展”,成果展全面展示了近年来中国铁路工程技术、装备技术、运营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等方面取得的成果。本次展览吸引了大批师生校友和社会公众前来观展,很多“铁路迷”开心地表示,通过这一展览,增长了铁路知识,同时也为祖国铁路事业的发展深感自豪和骄傲。

科技强国 科普惠民——全民共享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成果展
启动西南交通大学名人档案征集
在学校的发展历史上,涌现出一大批各领域的杰出人才,他们是学校人才培养成果的集中体现。这些名人的手稿、证书、照片等档案资料,往往与国家重大科技成果、重要工程等密切相关,是历史的见证。因此,校友当中的名人档案,既是校友、校史研究的原始资料,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素材。
6月6日,为迎接第12个国际档案日的到来,我们在校史馆举办了“西南交通大学名人档案征集启动仪式暨吴康琪捐赠吴自良物品展揭幕式”。我校杰出校友吴自良院士的长子吴康琪先生,将吴自良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证、与江泽民主席的合影、工作笔记、手稿、工作照等物品无偿捐赠给了母校。
名人档案征集工作启动以来,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我校机械学院吴鹿鸣教授的遗孀高淑英教授向学校捐赠了吴教授生前的备课手稿、研究论文等资料,工民建1982级校友王颖铭先生向学校捐赠了我校钱冬生教授等人编著的《铁路钢桥-设计与制造》手稿、胡耀邦同志与茅以升的合影等物品。

名人档案征集启动仪式暨吴康琪捐赠吴自良院士物品展揭幕式
“档案见证——西南交通大学辉煌七十年”档案展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回顾学校七十年来走过的辉煌历程,我们于10月10-31日举办了 “档案见证——西南交通大学辉煌70年”档案展。该展览包括“迎来解放”、“抗美援朝”、“院系调整”、“学习苏联”、“来华留学”、“课程教学”、“科学研究”、“思政教育”、“内迁四川”、“迁址成都”、“百年校庆”、“211工程”、“本科扩招”、“高速铁路”、“磁浮列车”、“国际化”、“双一流建设”等17个主题,30多份馆藏档案,全面展现了我校从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到西南交通大学的七十年奋斗之路。

校党委副书记桂富强(右二)参观档案展
积极助力中小学研学活动
2016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近年来,中小学研学旅行方兴未艾,来我馆研学参观的中小学生团队也日渐增多。2019年,我们接待了成都树德中学、成都七中、郫都区二十中、江油中学、交大子弟小学等十余批次中小学研学,研学人数达3000多人。来校史馆研学的中小学师生纷纷表示,通过参观学习西南交通大学校史馆,受到了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家深切地感受到,只有国家繁荣富强,同学们才能有安心学习的条件。通过研学活动,很多中学生萌生了对西南交通大学的向往,期望将来能考入我校。
交大子弟小学来校史馆研学参观
用好文宣平台 推进校史育人
档案(校史)馆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是我馆的网络文宣平台,凭着时效性强、覆盖面广、内容丰富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师生校友们的关注。2019年,结合若干重要时间节点,我们在文宣平台推出了相关文章。如在5月4日,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我们推送了《五四运动中的唐山工业专门学校》;5月15日是学校的校庆日,我们推送了《校庆、校歌、校训与交大精神的由来》;9月30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们推送了《迎来解放——国立唐山工学院的新生》。
校史教育与研究
2019年,我馆继续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通识课程《走进交大历史文化》,广受学生欢迎。同时,校史馆的同志们多次应校内各单位的邀请,为新生、新入职教师、党支部进行校史教育,获得师生的好评。我馆积极开展校史、校史教学和博物馆等领域的学术研究,发表文章、参加学术活动,取得了若干成果。2019年,我馆同志在《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五四运动中的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在《教育现代化》期刊发表《新媒体时代校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在《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期刊上发表《互联网+背景下的< 走进交大历史文化>课程教学改革》。崔啸晨同志荣获第三届教育部直属高校青年档案工作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鲍洪刚同志荣获全国党政干部创新论坛征文三等奖。此外,我馆同志主持的《基于高校“大思政”背景下的大学校史教育体系构建》和《“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责任”——西南交大“大思政”育人经典文献导读》课题获学校新时代“大思政”育人工作项目立项,我馆同志指导的学生创新研究课题——《工程创新与交通强国》获学校创新创业研究项目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