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建设对学生的培养、为教学科研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条件保障。从我校启动了“323实验室工程”投入3亿元以来,建了一批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使得我校教学实验室的软硬件建设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8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标志的一批高水平实验平台的形成,为有效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证。后续实施的“高水平实验室体系建设”,将我校的各种资源(设备、师资、资金、用房)进一步有效整合,利用高水平的研究平台、学科平台,并通过面向本科生开设的“个性化实验室项目”和“重点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项目”有效载体,解决大学生实践时间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使学生知识获取系统化,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初步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与理论教学融通、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实践相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室建设是基础,而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实验室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实验室安全更关系着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安全与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加强。我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校师生实验室安全意识与知识水平。
为了记录师生在实验室发生的点滴,促进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形成,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消除实验室的安全隐患并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形成“实验室是我家,安全要靠大家”的理念,在2019“实验室+”安全教育宣传活动中,资实处组织了“我与实验室的故事”主题征文活动。
生命学院2017级易可同学、电气学院2016级周泓宇同学在此次活动中撰写的文章获得了优秀选文。同时,这两位同学也分别是我校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的获得者。从他们的故事中可以读出,我们的实验室在培育优秀学子、带领他们从懵懂的新生到具有学术研究能力的学子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知道了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安全知识对实验正常开展是多么的重要,一个小小的安全隐患,可能是导致实验失败的“罪魁祸首”,也可能是酿成重大事故的原因。
下面,是我们两位国奖获得者在实验室中的故事:
选文如下:
(一)细致严谨——实验室最佳作风
来自:生命学院2017级易可
“重装!”
“重装!”
“重装!”
我望着眼前已经重装了3次的实验装置,一筹莫展,实在想不出是哪里出了问题。
到底是哪儿错了?
眼看着时间一点点流逝,无奈之至,我只好捧着书本小心翼翼地前去询问老师。可就在一分钟后,我惊住了。问题居然是出在铁架台的摆放位置上。老师指出,铁架台不应该和装置并列摆放,就算是用到了两个也要想办法都放在装置后面,不然在实验过程中一方面会阻碍实验操作的进行,另一方面也会更容易碰倒而发生意外。
谁曾想这场小风波竟是因最不起眼的铁架台而起?谁又知小小铁架台竟也能构成实验室安全隐患?实验最终是成功的完成了,然而对于老师所说的话我却是久久难以释怀。我是怎么也没想到老师竟然会对这样的细微之处如此关注。
不过这对我倒是个警醒。自从进入大学修读制药工程专业以来,实验室便成为我除了寝室和教室之外去得最多的地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在这里看着书本上抽象的知识变成一个个具体的呈现,也在这里将一个个结论用实践检验。第一次成功提取出茶叶中咖啡因时的喜悦就算现在想起嘴角也会不自觉上扬,第一次合成出药物阿司匹林时激动不已的心情直到如今也十分难忘。除了完成课程实验,我还在这里跟着老师进行学术课题的研究,为将来继续深造研读打下基础。我爱这方拥有无穷可能性的小小天地,同时我也以为自己已经算得上是一名较为专业的实验人员了。


然而这次的“重装”事件却提醒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实验态度:我对实验过程中自己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仍不够高,对细节的关注度也还远远不够。我发现其实大多数同学都存在这个问题,我们常常是以结果导向性的态度在做实验,却忽略了其实更为重要的实验过程。我们只在意最终的实验结果,却不曾仔细思考过自己实验过程中的每一步操作是否正确、规范。诚然,在思想上我们都很重视实验室安全,但落实到实处,我们需要提升的还有太多。从细节处守护实验室安全不仅应该成为深刻在我们脑子里的一种意识,更是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
除此之外,如果我们平时在做实验时能时刻保持细致、严谨的态度,注重每一步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并且能够通过实验来对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进行融会贯通,那这也必将会为我们的学业给予极大的帮助。同时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所积累有别于书本的知识和经验,也会成为我们学术生涯中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必能帮助我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建树。
(二)“幸福”实验室
来自:电气学院2016级周泓宇
在人们的印象中工科实验室尤其是电气实验室充满着枯燥,每天一边码着代码,一边喝着保温杯里枸杞茶;充满着危险,上万伏特的高电压、时刻滚烫的电烙铁;充满着忙碌,建模、仿真、编程、测试,似乎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去实验室的路上。那这样的“幸福”实验室你见过吗?
这里有传递幸福人。造诣深厚的实验室导师,无微不至的师兄师姐,并肩奋斗的伙伴队友,勤学好问的学弟学妹。在这里,我见过24小时灯火通明的电气馆、我见过为了实现任务功能忘记吃饭的大师兄,我见过为了一个定理争论不休的小组会。大家总是尽着自己的努力去做好工作、追逐梦想,散发出来的幸福感能感染每一个人。那天晚上,我像往常一样在实验室编写着程序,突然灯全部暗了下来,当我心里为突然停电埋怨时,我的耳边响起了音乐——“祝你生日快乐!”我的老师端着一个蛋糕来到我面前,师兄师姐们起哄让我赶紧许愿,原来今天是我生日,不曾想过连自己都忘掉的生日,他们却记得,这个生日我会毕生难忘。


这里有触发幸福的事。在经过8个月的实验室备战,我和队友携研发的产品于今年6月赴眉山参加“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大赛。此次比赛,我们准备充足,特等奖势在必得。可是由于展示环节的突发的状况,我们铩羽而归,我们的心情也低落到了谷底。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我的实验室指导老师驱车百里来安慰我们,告诉我们,我们背后是整个实验室,天塌下来,实验室会为我们遮风挡雨。调整状态再出发,我们在实验室对产品精益求精,在后续的比赛中斩获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大赛全国一等奖,入围“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科技展,是金子总会发光,实验室就是孕育金子的土壤。
这里有拉近幸福的物。实验室配备有国内先进的各类仿真软件、实验设备,让我们可以大展拳脚!依托实验室平台,让作为本科生的我有机会发表核心论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参与“智能京张”高铁装备研发项目,为祖国发展添砖加瓦!
幸福的实验室有传递幸福的人,触发幸福的事,拉近幸福的物,加入在这样的实验室,怎么能不不幸福?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在这样的实验室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