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光彩2019】国际处(国际教育学院): 服务教育对外开放大局,提升国际合作交流水平

来源:国际处 日期:2020/01/16 15:30:04 点击数:

      2019年,围绕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按照学校的工作要求,国际处协同校内相关二级单位,直面新挑战,把握新机遇,进一步扩大全球合作的“朋友圈”,集聚全球资源,服务国家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建设、中外人文交流,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国际化支撑,为师生国际交流搭建新平台,构建了全球教育合作的新格局。

      一、构建面向全球的教育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

      瞄准世界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推进实质性、高水平合作,在夯实传统国际合作伙伴关系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全球合作网络,重点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南美、非洲的合作。与美国华盛顿大学、犹他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等高校、机构新签、续签合作协议共20余份。其中,与英国利兹大学、美国西北大学签署三方协议,推进共建摩擦学研究所;与阿根廷国家科技委员会签署协议,推进与拉美地区科研领域合作;与英国伯明翰大学签署协议,完善和丰富学生联合培养模式、深化科学研究合作。


      二、集聚国际知名学者,助推一流学科建设

      第一,按照科技部“突出重点,讲究实效”和“高精尖缺,整体推进”的原则,积极响应、高效部署科技部(国家外专局)机构改革后首次实施的“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项目组织申报工作。通过与学术带头人、学科团队加强沟通协调,举行项目宣讲活动等工作,掌握学科建设对引进外国专家的项目和政策支持需求,逐步探索建立稳定可持续的校内申报阶梯结构,努力构建针对承担重大科研项目、面向优秀青年外籍教师和外籍博士后引进的支持项目,推进完善校级培育项目支持体系,进一步优化外国专家项目的申报学科结构,聚焦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助推学校一流学科建设。

      第二,引智引才工作实现新增长。全年聘请美国工程院院士、IEEE会士等国际学术大师为学校名誉(客座)教授共十余人次。科技部外专引智项目经费实现新突破。来校工作长短期外籍专家达500余人次,较2014年增加300%。新申报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项。截止2019年12月,全年在校长期工作外籍教师实现新增长,占全校专任教师总人数的近2%。

      第三,加强外籍教师(专家)“师德师风”建设与涉外管理。认真贯彻落实《西南交通大学外籍教师(专家)管理办法》,通过组织召开外籍教师座谈会、印制发放二级单位聘请和管理外籍教师工作指引、完善中英双语外籍教师申请办理来华工作许可指南(着重强调高校师德师风“红七条”),加强外籍教师和专家的聘请程序和日常管理。

      第四,国际化示范学院建设积极推进,积极开展外国高端专家的聘任,持续改善教学科研和办公场地环境。

      三、以提质增效为核心,激发来华留学事业发展活力

      第一,完成来华留学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科学配置二级部门及内设机构,明晰留学生招收录取、培养管理及服务等职责,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管理服务体系,为来华留学提质增效夯实基础。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和留学生辅导员全部到位。充分听取相关职能部门、学院、留学生导师的意见建议,制定实施了《西南交通大学来华留学生培养及管理办法》及10余份配套文件,打造了来华留学生全链条管理与服务流程。在充分研判、反复论证基础上,制定实施了《西南交通大学来华留学工作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下一阶段工作目标和落实举措。召开了全校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会议,为做好来华留学工作凝聚了共识、鼓舞了士气。

      第二,在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的组织实施下,圆满完成了在第四次中印战略经济对话期间我校和印度铁道部签署的《中印高速铁路高层管理人员培训项目服务合同》。截止2019年9月,共举办8期培训班,印度铁道部各单位298名官员参加培训。印方赞扬我校高质量完成培训项目,愿进一步开展各层次培训项目合作。

      第三,来华留学的规模与质量同步提升。2019年来华留学生录取人数同比增长30%。首次申报中国政府奖学金“中非友谊奖”学历生项目获批(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博士生项目)。2019年顺利通过商务部援外学位学历项目巡检,并在全国会议上作经验分享报告。

      四、为学生出国(境)学习“筑路搭桥”,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第一,积极服务双一流学科建设,探索实施“一流学科+”资助模式,统筹利用国家奖学金、学校“双一流”经费、企业奖学金、社会全额赞助等资源,进一步拓宽学生资助渠道,为各“双一流”建设学科推进学生国际化提供更加多元的经费保障。通过与学院、相关部处进行大量沟通协调,进一步梳理了学生出国(境)交流实施细则、学生使用校内经费出国(境)交流实施细则,推进项目资助依法依规、公平公正。

      第二,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探索轨道交通国际化高端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培养项目两项、成功申报科技部“樱花计划”一项。全年实现“双一流”建设学科三个月以上交流学生规模持续增长。

      第三,面向学生实际需求优化项目。开展了全校出国(境)学习意愿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同学们出国(境)学习的意愿、需求、遇到的困难,倾听同学们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对出国(境)项目进一步优化,切实服务学生的国际化成长。面向全体研究生举办了国家公派留学专场项目说明会,联同峨眉校区竺可桢书院举办专场项目说明会,通过展板、微信公众号、网站宣介各类出国(境)学习项目,增进同学们对各类项目的了解,提前做好出国(境)交流规划和准备。

      五、参与铁路类国际组织工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第一,积极参加国际组织举办的各类国际会议。2019年,积极参与铁路合作组织(OSJD)和国际铁路联盟(UIC)举办的各类专业会议、工作会议,例如铁路合作组织总局长(负责代表)第34次会议、铁路合作组织“铁路运输领域职业教育/培训问题临时工作组”第十三次会议,铁路合作组织基础设施和机年车辆专门委员会第2专题专家会议、国际铁路联盟亚太工作座谈会、国际铁路联盟铁路创新论坛、第27届国际铁路联盟亚太区域会议、国际铁路联盟第五届世界铁路培训大会等。通过参加各类会议,积极建言献策,在两个组织的发展和治理中积极发出“交大声音”、贡献“交大智慧”。

      第二,积极承办国际组织会议。2019年9月,电气学院承办了铁路合作组织基础设施和机年车辆专门委员会第2专题牵引供电专题专家会议。来自阿塞拜疆、乌克兰、俄罗斯等国及国内专家参与讨论了五个相关议题的讨论。杨丹校长会见了参加会议的国内外专家,并从交大历史、专业所长、国际合作、国家战略几个方面介绍了我校情况。会议的举办进一步夯实了我校与铁路合作组织的交流合作关系。


      第三,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事务。2019年,我校当选国际铁路联盟铁路培训委员会(Train-Rail)副主席单位,启动了世界高速铁路大会黑客松比赛筹备工作,并承担了国家铁路局关于铁路合作组织有关标准建设项目。通过参与这些事务,使我校在铁路合作组织和国际铁路联盟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也为我校发展汇聚更多国际资源、搭建更多国际平台。

      六、加强中外人文交流,助力民心相通

      第一,加强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的紧密合作,推动成立了“铁路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和“中外人文交流诊断研究中心”两个智库,在我国中外人文交流事业发展中提供“智囊”服务。

     

      第二,加强青年中外人文交流。举办了“2019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人文化成·交通未来’中国-东盟青年创客大赛”。交流周由外交部、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创客大赛是交流周12年以来首次举办的创客活动,遴选了60位中外青年创客参赛。比赛通过激发中外青年围绕未来交通进行原型产品创作,增进中外大学生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为开展青年中外人文交流探索了一条新路径。

      七、举办高端国际学术会议,助力打造国际学术重镇

      大力支持各教学科研单位举办高端国际学术会议,打造具有“交大特色”的国际学术会议品牌。2019年,举办了“第一届华人能源与人工环境中文国际会议”、“第24届国际电磁无损评估研讨会(ENDE2019)”、“铁组基础设施和机车车辆专门委员会2019专家会议”、“第5届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远程信息技术研讨会”、“第九届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国际研讨会”、“第六届地球观测与环境变化国际会议暨第八届地理信息技术与自然灾害管理国际会议(E0EC-GiT4NDM2019)”、第六届交通运输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CTE2019)等各类国际学术会议,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相关领域的前沿发展,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智慧。

      八、参与国际合作交流社会组织,拓展国际合作发展空间

      2019年我校成为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分会第一届理事会成员单位、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双一流”建设高校国际交流分会会员单位、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工作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校领导、国际处负责人在这些社会组织中任职,建言献策,参与治理,与国内同行交流经验,进行资源共享,为我校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工作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

      九、宣传国际合作新实践,提升国际化工作影响力

     我校国际化工作正在走出一条特色之路,学校的经验与作法也通过各类论坛、会议让中外同行们得以了解。姚发明副校长受邀在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举办的国际工程论坛圆桌会议上作主题发言、在中印大学校长论坛上作主题发言,王晓茹校长助理受邀在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论坛上作主题发言,国际处负责人在中南人文交流智库论坛、商务部援外学位学历项目全国会议、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工作专业委员会2019年会等会议上作专题报告,利兹学院、生命学院负责人在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年会上作经验分享。这些“发声”在向国际、国内同行宣传我校国际化工作的成果时,也有助于提升我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十、优化因公临时出国(境)审批,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

      2019年,我校被授予一定外事审批权,学校的“外事管理系统”也基本建成。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提升我校外事服务事项备案、审批等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极大解决我校教学科研人员因公出国手续繁杂、办理时间周期长等问题,进一步激发我校对外交往活力,提升国际合作交流水平。


作者:任军     责任编辑:侯倩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