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中国乡村振兴》报道驻村第一书记周俊老师的故事

来源:国内合作与教育培训管理处 日期:2023/05/29 11:57:28 点击数:
信息员 摄影
部门审核 终审

近日,由国家乡村振兴局主管、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主办的《中国乡村振兴》杂志报道了我校选派驻甘肃省秦安县王尹镇胡坪村驻村第一书记周俊老师的驻村故事,全文如下。


我是西南交通大学选派到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王尹镇胡坪村的驻村第一书记。我自小在农村长大,一直有回农村干一番事业的想法。2022年4月,当我得知学校选派驻村干部时,立即向学校提交了申请,5月,我到胡坪村开始了驻村帮扶工作。

胡坪村共有423户2149人,其中脱贫户188户807人,是全镇脱贫户最多的村。到任之后,为了尽快熟悉村情户情,我与村“两委”干部在群众家里和田间地头与他们唠嗑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收入、就医、养老和子女教育等情况;在村里和平小学和老师们交朋友,更深层次地了解乡村教育现状;拜访十里八乡的致富能手和“土专家”,了解村里水果产业的发展情况。

为了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我查阅各地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在广泛征求派出单位、上级党委和政府、村“两委”以及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又经过多次研讨,逐步形成了“以加强基层党建为引领、以教育帮扶为主线,聚焦人才、设施、产业、民生等重点领域的立体化帮扶”工作思路。

发挥高校优势助力教育帮扶

乡村振兴最终要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

村委会旁边的和平小学是村级小学,有8名教师和38名学生。教室和教师宿舍冬天使用的是老式煤炭取暖炉,大风天气容易引起煤烟倒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了解情况后,我立即与秦安县王尹学区领导商讨制定和平小学基础设施提升方案,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尽可能地帮助学校改善办学环境,让孩子们的学习没有后顾之忧。

我从派出单位申请了27万元帮扶资金,一体化推进“美丽校园”“暖冬行动”“爱心午餐”“饮水安全”“厕所革命”等项目,修缮校园屋舍,为教室和教师宿舍安装空调,为孩子们提供爱心午餐,配置可加热净水装置,改建卫生厕所,让乡村孩子也能享受到良好舒适的教育环境。

“学校里的变化很大,现在的教室温暖明亮、厕所干净整洁,中午吃饭也很方便,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在这么好的环境下,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争取为社会多做贡献。”和平小学六年级学生胡亚莉高兴地说。

在提升和平小学的硬件基础设施水平的同时,我更加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为了让孩子们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我与王尹学区相关负责同志商讨建立教师发展中心,让和平小学的老师们能够参加多种形式的教学培训,让他们走出大山开阔视野。此外,我还邀请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同学经常来和平小学给孩子们讲授科普知识。在《探索宇宙》课堂上,孩子们对浩瀚无垠的宇宙感到无比震撼,也对脚下生机勃勃的地球充满了无限探索欲望。

为了呵护村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我与西南交通大学校团委一起开展了“e伴”大学生陪伴活动,每周四下午都会有大学生来与孩子们聊天,帮他们做好学习规划,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助力产业兴旺破解发展困境

胡坪村以苹果、蜜桃种植为主导产业,当我深入了解之后,发现村里的果树树龄普遍都在30年以上,品质不高,产量也低,更换一批优质的果树苗成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群众说事会”上,有村民向我反映:“周书记,村里年轻人都外出了,我们年纪也大了,既不懂种植技术,也不会管理,能不能找个专家给我们培训一下怎么提高品质和产量?”村党支部书记胡国成也表示,村里最重要的产业就是水果种植,但是有些家庭缺少劳动力,没办法种地,撂荒地比较多。此外,水果的销售渠道也比较单一,每年都是等着果商来收,定价权都在果商那里,村民收入不稳定。

面对制约产业发展的种种难题,我认真查找资料,分析原因,同时向行业专家和致富能手请教如何发展壮大村里的种植产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修建产业路、更换树苗、采取“大豆+果树”协同种植的立体化发展思路逐渐清晰。由于大豆根瘤菌有固氮作用,“大豆+果树”协同种植的方式不但可以肥沃果园土壤,还能有效抑制恶性杂草生长。

在此基础上,我积极请示王尹镇党委、镇政府,召集村里的致富能手和村“两委”干部一起研究制定了《王尹镇胡坪村乡村振兴产业综合发展规划》,初步拟定了“以果园种植为基础,提升果品质量和产量,发展果园采摘经济,开发水果附加产品,加强产品宣传推广,扩大产品销售渠道,推进健身、康养、旅游一体化综合发展”的思路,并从聚集人气、提质增效、强化宣传、扩大销路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举措。

在上级政府和派出单位的支持下,我为村里争取到330亩老旧果园改造项目和果园种植提质增效一期项目。为了帮助村民销售水果,我发挥个人技术特长,搭建网上销售平台,销售苹果300余箱,销售额达到3万多元,让村民尝到了电商销售新模式的甜头。

解决急难愁盼实现老有所养

作为驻村干部,我经常和村干部一起入户访视,了解村民的家庭生活情况。随着老龄化现象的出现,我更关注村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村民胡元太一家两口人,母亲赵金秀90岁,因不慎摔倒导致股骨头骨折,常年卧床不起,他本人也已经50岁,既要照顾母亲,还要外出打工养家糊口,生活非常困难。“周书记,不是我不想好好照顾母亲,实在是没办法,我不出去打工,就更没办法维持这个家了!”胡元太拉着我的手为难地说。

赵大女是村里的聋哑残疾老人,一个人住在一间20平方米的简易房中。

在胡坪村,像赵金秀和赵大女这样存在一定困难的老人还有几户。他们都享受国家低保政策,每个月有几百元的补助,虽然衣食不愁,但是晚年仍面临一些生活上的不便。

平时有空,我就和村干部以及工作队队员去看看他们,跟他们唠唠嗑,看看他们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逢年过节,村里会组织爱心理发员和乡村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人员给老人们定期理发、打扫卫生,给他们带去米面粮油、鸡蛋等节日慰问品。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村里有一所小学的校舍目前处于闲置状态,再结合村里养老的一些困境,于是萌发了建立一家老年幸福院的想法。

我与西南交通大学国际老龄科学研究院、秦安县民政局以及王尹镇政府深入交流,申请帮扶资金30万元,准备将闲置的校舍建成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建成后的幸福院将设置多功能活动教室、棋牌娱乐室、图书阅览室、绘画书法室、老年茶艺室、健康卫生室和多个休息房间,食堂可以给老人们提供营养丰富的一日三餐,澡堂可以让老年人洗上热水澡,幸福院旁边的草湾文化广场还可以为老年人健身跳舞提供场地。目前,幸福院正在建设中。

“感谢西南交大的帮扶和周书记的到来,为我们办好事办实事。”村民的赞誉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肯定,也正是这些认可和肯定,让我更加坚定了驻村的信心。

转瞬之间,来到胡坪村已经将近一年,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我和工作队队员们牢记使命、心系群众,未来的日子我们将继续团结村“两委”班子,共同引领胡坪村的整体发展,让产业发展势头更足,让乡村环境更美丽,让村民生活更幸福。

2023-10驻村(1)_04.jpg





作者:周俊   编辑:蔡京君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