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校友李东林、肖海珠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来源:中铁大桥院职工之家 美丽株所 日期:2023/05/04 15:22:00 点击数:

4月27日,2023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表彰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7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035个、全国工人先锋号1044个,西南交大校友李东林、肖海珠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劳动模范代表李东林:

李东林,男,汉族,1967年12月出生,第十四届人大代表,现任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正高级工程师。1989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电力牵引与传动控制专业。2019年12月26日,入选新中国70周年百名湖湘人物榜单。2023年3月,入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推荐人选名单。

始终坚定政治立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记“国之大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带领企业及团队融身国家战略,立足轨道交通与能源领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攻关大功率半导体“卡脖子”技术等,为国家高端装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作出积极贡献。2022年企业年产值近450亿元、年利税贡献超50亿元,创造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永葆创业初心使命。履行好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近几年圆满完成拉林线、中老铁路、冬奥会等国家铁路重大保障任务,联合产业链向疫区捐款超千万元,维护员工利益,为广大员工解决实际困难、办好民心实事。深入推动国企改革,荣获“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示范企业”,《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基于分层分类的机制改革管理》获评第二十九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第二十三届湖南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中国质量奖等多项荣誉,企业改革实践入选国务院国资委《改革样本: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案例集》、国资委“学先进、抓落实、促改革”典型经验。


劳动模范代表肖海珠:

肖海珠,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2年毕业于西南交大桥梁工程专业。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北京地铁丽水西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安庆铁路长江大桥、沪通铁路长江大桥、黑瞎子岛乌苏大桥、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南京仙新路长江大桥、甬舟铁路跨海桥梁、长沙湘府路高架工程、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和孟加拉中孟友谊八桥等国内外多项重点工程的设计工作。获得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詹天佑青年奖,获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992年,肖海珠从西南交通大学桥梁专业毕业后进入中铁大桥院。上班第一天,肖海珠郑重地写下座右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工作伊始,肖海珠先后参与了京九铁路淮河大桥、福建青州闽江大桥,北京地铁五号线立水西桥高架工程等项目的设计工作,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他没有把自己局限于某个领域,而是在桥梁上、下部结构都参与了设计,使得他对于桥梁设计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1996年起,肖海珠作为骨干先后参与了福州三县洲大桥、缅甸永盛大桥、泰国八世皇大桥、重庆大佛寺大桥等多座斜拉桥的设计、审核工作,成为在斜拉桥设计方面能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

2000年,肖海珠被铁道部公派赴日本大阪府土木部和大阪工业大学学习。2007年,肖海珠获得同济大学工程硕士学位,目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面对取得的成绩,肖海珠没有丝毫满足,面对日新月异的桥梁科技,他始终坚持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形成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习惯。计算机的发展为桥梁计算分析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有限元分析软件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肖海珠作为桥梁结构有限元分析的专家,仍然刻苦地钻研新的计算程序,同时还自编一些应用程序解决设计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题,他的学习笔记目前仍是年轻员工学习的优秀教材。在他心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古训,而是值得他毕生追求的行动实践。

攻坚克难,开拓创新。2003年,肖海珠又主持了北京地铁五号线立水西桥的设计。立水西桥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配套工程,也是国内首座曲线梁斜拉桥。在他的带领下,大桥的诸多技术创新填补了我国曲线梁斜拉桥设计、计算和安装监控的空白。但在大桥建设过程中,对创新的技术方案依然质疑声不断,作为项目负责人,肖海珠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但他没有退缩,几上北京,以充分的自信心、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详细的数据据理力争,打消了各方疑虑,工程得以顺利完工。如今的立水西桥以其优美的曲线,秀丽的身姿已经成为北京地铁五号线的标志性建筑,他也以自己的技术实力赢得了应有的尊重。奥运会前夕,北京地铁五号线通车,当列车平稳快速通过立水西桥时,肖海珠作为大桥总设计师坐在舒适的地铁车厢里,看着自己的设计作品变为现实,回想起5年来工作中的种种艰辛,不禁热泪盈眶。

2015年,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开工建设,大桥是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马尔代夫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双方领导人共同商定的大型基础设施工程,是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工程。作为印度洋上的第一座跨海大桥,同时也是首座在珊瑚礁岩体上建造的大型跨海桥梁,珊瑚礁地质、海洋高盐环境对桥梁结构和耐久性影响很大,给大桥建设带来诸多挑战。在当时,世界上还没有在珊瑚礁上建跨海大桥的经验,在讨论建设方案时,曾有外国专家提议要把珊瑚礁炸平,但肖海珠却给予了“反对票”。他认为,通过不断地优化设计,是有条件将建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是可以吃到第一口螃蟹的。

通过漫长的理论和试验研究,肖海珠的设计方案不仅成功地解决了强涌浪区、珊瑚礁地质条件桥梁基础建造难题,又避免了涌浪对大节段主梁吊装的影响,开创了世界远洋深海无遮掩环境以及珊瑚礁地质条件下特大型桥梁建设的先河,更为世界建设同类型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

2017年,宁波至舟山跨海铁路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进入了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使用要求,大桥要同时满足两个“必须”:首先,大桥必须既能过高铁,也能让汽车高速通行;其次,按通航要求,大桥主跨必须要超过千米。作为大桥总设计师,肖海珠提出了主跨1488米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方案。但在当时,我国即便是公路桥梁,都不曾有设计并建造过此类桥梁的先例。但他依然顶住压力,坚持了自己和团队的方案。而坚持的“代价”,则是他和团队在之后长达5年的岁月里呕心沥血的科学论证之路。

2022年,大桥终于得以顺利开工,肖海珠也成为我国这项桥梁技术的开拓者和引领者,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也将引领未来超千米级铁路桥梁的发展方向。

回顾30年建桥生涯,最让肖海珠欣慰的是他所设计的桥梁都安全顺利地建成了,没有发生一起质量事故。在和年轻工程师沟通时,肖海珠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对于桥梁工程师,实事求是,生命至上,是无论任何情况下都绝不可违背的底线和原则!”


编辑:赵立志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