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非凡十年】童心豪同学的交大故事

来源: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日期:2022/10/11 09:10:18 点击数:
信息员 摄影
部门审核 终审

【开栏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对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推动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

十年来,西南交通大学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团结一心、矢志奋斗,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对外交流与合作、文化传承创新等各方面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果。十年春华秋实,十年桃李春风,是“台上一分钟”、是“功夫在日常”、是“撸起袖子加油干”,更是“复兴交大”。

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党委宣传部联合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开设“非凡十年 我的交大故事”专栏,讲述教师立德树人、教育报国的鲜活实践和学生成长成才、争做时代新人的生动故事,激发奋斗精神、凝聚交大力量。

交通为强国,我愿争先行

作者:童心豪   土木工程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   

炎黄盛夏,笔墨蚕桑,中华民族历经悠悠五千载,却在近代遭受了无穷多的屈辱,所幸,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就是当时的世界大势。我们党从这个世界大势中产生出来,走在了时代前列,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在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所有华夏儿女的中国梦,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交通强国正是助力中国梦、铸造中国梦的必经之路,注定是一项艰巨而充满挑战的重任。但伫立新时代、面临新征程之时,我心中总会不自觉地涌现出一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我仿佛能够听到,在交通强国建设路上,无数前辈、英烈们用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告诉我们:挚爱国、诚报国、志强国!

家乡的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我,来自西南交通大学的一名普通博士生,成长在川南丘陵地区的一个小镇上,从小就听长辈们说过:“要想富、先修路”,在二十多年的人生中见证了偏远小镇的道路建设从无到有、从陡到平、从窄到畅的艰辛历程。

当我还是幼童时,邻里来往出行基本都是靠两条腿,平日里到镇上赶一趟集都算是出远门。我的座驾则是父亲的肩膀,在父亲的肩上,我小小的身躯随着他的脚步抖动,穿过狭小的乡间小路,父亲脚下是崎岖不平的石板路或是坑坑洼洼的黄泥马路。我们最喜欢穿的鞋是胶鞋,虽然它黑不溜秋、其貌不扬,但它可以挡住下雨天道路上的泥浆,清洗起来也十分方便。

而后几年,在我正是活蹦乱跳的年纪,镇上的街道修了柏油马路,我开始羡慕住在镇上的小孩,因为他们可以在路上左跑右跳而不用担心突然溅起的泥浆,可以在平坦、坚实的路上骑自行车、跳绳,我十分盼望自己家门口也能道畅路洁。

                                           

图为家乡的道路,如今从“村村通”变成了“户户通”

这个梦想未曾遥远,在念中学时,我家门口终于也修了一条宽阔、笔直的大马路。从黄泥路到柏油路,从两车道变成四车道,眼见着家门口从“一步一个脚印”的小道到“踏实沉稳”的大道,一条羊肠小道到现在“畅、安、舒、美”的康庄大道,仿佛是见证了我们国家正在从温饱到小康、从小康到富强的时代变革进程,不禁让我充满自豪。这十年,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交通先行,一通百通”,纵横神州、联通内外,“中国路”绵延千里,让我仿佛重温了家门口的道路变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中国交通,日新月异!

成长的路:路漫漫修远,上下而求索

无巧不成书,在我见证了家门前道路十几年来的变迁史后,我又步入了一所以交通运输工程闻名遐迩的学府——西南交通大学。来到这里,我与詹天佑、茅以升、竺可桢等许多耳熟能详的的名人隔空对话,更是深深地体会到这所学府百余年来无数师生追求一生的精神:“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含义。学校从1896年至今,历经岁月变迁,却始终不改为国家培养交运人才的宏伟志愿。如今,无数交大人仍然披荆斩棘、一马当先为中国的交通建设发展锦上添花,不论是高速铁路技术的研究突破还是港珠澳大桥的建造通车,交大前辈们总是用自己的身躯化为前方最璀璨的明珠,提醒我们竢实扬华的精神核心,那就是爱国至上、振兴中华!

图为童心豪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参加西南交通大学第十五次党员代表大会

作为万千学子中的一员,从硕士到博士,我都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高速铁路防灾减灾的研究,尤其致力于铁路沿线复杂边坡防护、高速铁路新型过渡段设计、车-轨-路系统结构地震动响应和铁路“走出去”风险研究,取得了些许成果,为铁路行业的科学技术研究奉献了自己的力量。其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在2019年担任四川省苗子工程科研项目负责人时的经历,当时全校仅6名研究生获批该项目,大部分是博士研究生,作为一名硕士,我不禁诚惶诚恐。为了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在导师的带领下和师兄师弟们反复研讨,经常是一眨眼就到了深夜,一群人虽然疲惫但是却充满激情;为了分析试验结果,我常常晨曦朝露、披星戴月进出实验室,就是为了尽早得到最珍贵的数据,争取能够为高速铁路列车的安全运行建言献策。2018年,大西高铁顺利通车,为了保障列车的顺利运行,我所在团队在零下二十摄氏度的野外条件下进行了近两个月的实地考察,虽然寒风刺骨、肢体僵硬,但眼见着线路上一节节呼啸而过的列车,大家的心情和脚步却是热的。我相信,作为个体的我虽然渺小,但交大人不渺小,铁路人不渺小,无数个人加起来,一定能为我们国家的铁路建设保驾护航,助力“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宏伟目标!

图为童心豪所在科研团队赴大西高铁沿线调研

奋斗的路:杨柳万千条,神州尽舜尧

詹天佑先生曾经说过:“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初建路网的梦想破灭令我抱恨终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今天,所有铁路人、华夏人团结在一起,将詹天佑先生未竟之志作为毕生所求,四纵四横的铁路网已经形成,八纵八横的建设目标也在快速推进,棋布星罗的路网仿若灿烂的星云,列车破风驶过的呼啸声就像冲锋的号角一样鼓舞着我们前进。

图为童心豪所在科研团队在学校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开展模型试验

伴随着交通建设的日新月异,除了积极助力铁路建设相关的科研攻关,我也积极参与校内、校外的理论宣讲,用坚定的信念、长期的练习来为同学们讲出青年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作为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红路”理论学讲团的一员,我曾与清华大学博士生讲师团成员合作进行“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冬奥故事专题研究生联合学讲,用自己视野讲述百年京张铁路的变革,讲出京张铁路背后的故事,讲出了一代又一代铁路人在建设交通强国路上谱写出的一篇又一篇的壮美史诗。

习近平总书记寄望青年一代:“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立足新时代,面向未来,作为青年学子,正是承上启下、将活力散发到全社会、全民族的宝贵时期,要让时代看到我们青年的力量!

身为一名主研铁路工程方向的青年博士生,眼见着国家的交通运输建设灿灿生辉,心中充满喜悦,也在不断提醒自己更加努力,接稳、接好前辈们寄予的接力棒,全身心的为实现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不懈奋斗,愿我们都能做这条道路上的一根铁轨,在这个宏大的时代共同铸造一个伟大的国家和民族!

筑梦前行,未来有我来!


信息员:陈丝丝     作者:童心豪     责任编辑:陈丝丝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