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在党委带领下,贯彻落实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和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教育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推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见成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推进队伍建设、竞赛实验、志愿实践、教学科研“四位一体”育人举措,确保学院思政育人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同心抗疫,凝聚育人力量
2020年学院经受住外部环境考验,恢复教学科研走在前列,坚决克服疫情影响,有效凝聚育人力量。
在疫情爆发初期,学院已对疫情发展进行预判,提前采购口罩、消毒酒精、消杀洗手液、一次性手套、喷壶等防疫物资,行动在前,有备无患。疫情发生后,学院及时为学院教职工提供口罩等防疫必需物资,积极帮助国内外的疫区教师,为教职工排忧解难。在开学前,组织专人对全院办公区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消毒,在办公区域卫生间安装了无触摸式洗手水龙头,无触摸式消毒洗手液和抽纸盒等设施。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学院举办“科学锻炼,增强体质,抗击疫情,从我做起”系列体育健身活动。
疫情期间学院全面摸排学生健康状况,及时关心和帮助疫区同学;对疫源区学生开展心理疏导,进行经济帮助,帮助学生渡过难关。认真落实学校关于线上教学的工作安排,确保线上教学顺利推进。开展“凝聚青春正能量,爱心助力战疫情”抗疫主题活动;开展《静心抗疫 读来毒往》抗疫阅读分享活动,鼓励大家利用难得的静思契机静下心来认真读书、积极思考、体悟人生,在阅读中静心抗疫。
同时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科研聚力,强化育人质量
科学抗疫,科研聚力。春节期间,学院及时将《关于进一步做好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的建议》报送给省决咨委。2020年2月13日,学院智库报告《关于藏历新年期间我省疫情防控工作的几点建议》获得四川省委副书记邓小刚肯定性批示,之后学院又向省市有关部门提交了有效应对新冠疫情的对策建议,充分发挥了“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

学院充分发挥科研育人功能,积极培育和支持科研创新团队,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到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积极回应时代关切与现实问题,面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从科研项目申报情况来看,学院2020年成功申报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并在国家级项目上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近期学院研究团队喜获2项省级社科重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研究课题立项,这也标志着学院交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承担建设的四川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与发展研究院”的研究工作进入里程碑式新阶段。

在突出学术贡献、社会价值的基础上,学院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释放创新活力,2020年学院青年教师刘鑫主持的国家知识产权局课题研究项目成果《高校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力机制与政策选择》,获得第十一届全国知识产权优秀调查研究报告暨优秀软课题研究一等奖。2020年12月17日由我院陈光教授领衔完成的研究报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与高校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研究》,获得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这也是我校首次在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中获得二等奖殊荣。
除项目育人外,学院高度重视学术交流育人机会,积极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扩大育人范围。2020年学院联合主办学习习近平关于人才发展重要论述学术研讨会,主持召开抗击疫情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独具交大内涵与公政特色的第二届公共管理峨眉论坛,除此之外积极引进“人民大讲堂”,邀请人民日报社四川分社林治波社长作了题为《树立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的专题讲座。


另外学院师生积极参与学术研讨活动、在不同学科领域贡献了公政智慧,如学院交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团队教师积极参加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主办的2020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高峰论坛;张兆兴老师参加2020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以《习近平青年思想的三重维度》为题阐述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论述;康黎老师应邀参加“第二届沈家本与中国法律文化学术研讨会”;我院法律硕士研究生黄晨鹭参加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法治论坛,并荣获论坛学术论文评选一等奖。
队伍强基,增强育人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一直以来,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充分梳理各岗位育人元素,学院老师在各自岗位上践行着育人初心,在2020年9月11日学校召开的第36个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学院四位老师喜获西南交通大学“立德树人”先进个人表彰:李华强获得“教书育人”新秀奖、雷叙川获得“科研育人”先进个人、张荣荣获得“实践育人”先进个人、余小英获得“管理育人”先进个人。2020年学院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支撑科研的团队和组织基础,建强科研队伍,打造“老中青传帮带”的高水平科研团队,形成“教师有团队,科研有组织,大家有成果”的融洽氛围,有效增强育人能力。

竞赛提效,提升育人水平
学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细化学科培养目标和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以突出学科特长、深化素质教育、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强调以赛促学,通过各类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2020年学院成功举办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首届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第十二届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验竞赛模拟画像比赛,并派出师生团队参加2020年“矩衡杯”四川省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

2020年学院在第八届四川省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中荣获最佳书状奖、团体第三名、优秀辩手等奖项,张荣荣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荣誉;在第八届“导航名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大赛中学院刘鑫老师以总成绩第六名获得全省二等奖的佳绩。

实践铸魂,铸就育人品质
2020年学院引导学生将志愿精神与青春活力融入社区与社会服务,丰富育人内涵,形成“社区治理+志愿服务”和“定制活动+送学上门”两大志愿服务模式,其中“晚晴驿站”社区为老志愿服务项目获得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四川省赛金奖、全国赛铜奖。
2020年学院进一步凝练特色,发挥学科专长,并不断拓展实践平台,成为成都公共法律服务志愿者总队特邀成员单位,并将思想引领融入到实践育人之中,深入开展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获得由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共同举办的2020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镜头中的三下乡成果遴选优秀视频、优秀指导教师荣誉。

回首2020成绩斐然,展望未来蓄势待发,学院将继续践行育人宗旨,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夯实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扎实做好第五轮学科评估升位工作,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践行立德树人使命,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