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校外辅导员张海波校友、李友坤校友创新工作室被授予“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

来源:对外合作与联络处 日期:2021/01/08 16:15:12 点击数:

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发文命名第三批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我校校外辅导员张海波校友领衔的“张海波创新工作室”、李友坤校友领衔的“李友坤创新工作室”分别光荣上榜。


张海波,西南交通大学校外辅导员,我校1983届隧道及地下铁道专业毕业校友、中铁二院副总工程师、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四川工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中铁专家、中国铁路隧道领域顶尖专家、中国西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奠基引领者,曾获全国十大建设科技成就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国家环境友好工程奖及多个全国级、省部级勘察设计奖项。

“张海波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2月,现有成员55人,其中高级职称及以上人员42人,是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精湛、能打硬仗、创新能力强的业务骨干队伍。工作室成立以来聚焦城市轨道交通结构设计创新、城市轨道交通方面总体性人才培养等行业前沿发展研究,在创新创造、技术交流、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果显著。工作室先后开展各类行业技术、管理培训及交流100余次,受益人员超过3000人次;成员先后荣评国家级劳模或标兵3人次,省部级劳模、工匠、能手8人次,地市级劳模1人次,获得技术职称或职务晋升超70人次;获得国家级优秀设计、QC共6项,省部级优秀设计、咨询、科技成果、QC共30项,地市级优秀设计、咨询、科技成果、QC共19项;完成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发明共25项;主编、参编规范及标准10部;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完成创新成果6项、成果转化1项,创新创效成果节创经济效益累计2000余万,先后荣获四川省“十佳”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及中国中铁股份公司五星级(最高级)劳模(专家型职工)创新工作室称号,充分发挥了劳动模范在企业深化改革、科学发展中的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

李友坤,我校2010届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校友,现任中铁隧道集团三处有限公司广州铁路枢纽东北货运外绕线项目三分部经理、隧道工高级技师。从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从事着最危险、最艰苦的隧道施工。凭借着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全面掌握了隧道开挖技能,成为单位的骨干工人,被评为企业第一批隧道工高级技师。他先后荣获2004年河南省劳动模范、2006年中央企业知识型先进职工、2008年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2009年全国“十大知识型职工标兵”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1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2年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为引领隧道一线技术革新,培养和传承“工匠精神”,2014年,“李友坤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该工作室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中铁第一批4个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且是中国中铁唯一1个隧道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扎根一线,引领一线技术革新,培养和传承“工匠精神”,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该工作室以争创“五小”成果为抓手,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先后承办和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技术比武17场次,斩获大小奖项26项;开展各类培训110余场次,培训人数达1120人;培养出工程师5人、特级技师2人、高级技师5人、技师11人、高级工25人。同时,完成一线创新项目6项;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获得各种科技奖项26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部级6项、企业级16项;获得企业级工法13项、QC成果21项,立研开发课题10项,创造经济效益9000余万元。

信息员:刘堃     作者:刘明月     责任编辑:阮琦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