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读这本书皆因“演说”二字而起,原以为可以从这本书中学到一些演说的技巧,而真正开始阅读此书后才发现演说并非简单的表达观点,而从此书中得到的也远不止演说技巧那样流于表面的东西,科学家们投身人类科学发展事业的奉献精神和富含哲理的箴言才是此书真正启发和激励我的精髓。
我国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在书的总序中这样说到:“演说就是向听众发表某个现实问题的见解,或阐明某种事理。”那么从广义上来说,演说时刻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例如父母教育孩子时需要一番语重心长的演说,总统就职时需要一场激励人心的演说,律师为当事人辩护时需要一番逻辑缜密的演说,老师授课时需要一堂循循善诱的演说,甚至于朋友失恋时需要一次抚慰心灵的演说,所以暂且可以这么说:人人生而为演说家,一个人的一生要听许多次演说,同时也会发表不少次演说。也许此时你对此观点抱有疑虑,那么可能是因为你的演说潜质还没被挖掘到,或者只是时机未到。
小时候有的小伙伴说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而我从未有过这样的想法,在我的脑海中科学家就是诸如爱因斯坦、达尔文、居里夫人等这一类神秘群体,对于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这些神秘人物感觉是可望而不及的,他们的思想境界更是常人所不能领略的。《世界著名科学家演说精粹》中收录了49位著名科学家的54篇文章,本书将54篇演说分为5个部分,分别是科学与社会、科学家的道路、科学的纵横、科学与创造和科学的前沿,极大地满足了我对科学家的好奇心。褪去那些伟大科学成果所赋予的神圣光环,我更愿意以一种看待普通人的眼光去阅读他们,这样才能让我真实地看清作为一个普通人,人生应该形成何种意识形态来让生命更加精彩。关于读后感悟,除了对演说更为广义的理解外,我在科学边缘做了一点思考,向自己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社会责任感在哪儿?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感觉与科学家貌似没有什么关系,实则不然,科学的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每一次伟大的科学变革都将改变这个世界,同时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乃至价值观念,然而科学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危机,那么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书中第一篇演说《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是爱因斯坦在纽约州立大学举行的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讲,爱因斯坦指出学校的目标应该是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启发学生产生对工作的热情和对工作成果的社会价值认识,他强烈呼吁学校能够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去追求最高财富——知识和艺术。
英国杰出的、涉猎领域广阔的科学家罗素在晚年致力于世界和平事业,积极从事反对核战争、反对越南战争的活动,联合多位科学家发表了这份反核战宣言——《置人类于末日,还是弃绝战争》,又称“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或“科学家要求废止战争宣言”,这份宣言结合科学家对核武器的了解、原子弹毁灭广岛带来的严重后果,向各国发出警告:要么摆在人类面前的是幸福、知识和智慧的不断进步,要么就是普遍死亡。
我们熟知的科学家夫妇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一起揭开了放射性物质研究的序幕,发现了化学元素钋和镭,在获得诺贝尔奖后,皮埃尔向皇家科学院发表了《镭的发现和对镭的担忧》演说,他阐述了镭的特性和镭在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生物科学等方面中的重大意义,同时也抛出疑问“从新发现中得到的是裨益,还是它将有害于人类?”,引发人们思考镭可怕的一面。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对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们深表歉意,因为在我的脑海中科学家就是徜徉在实验室,IQ高于150,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搞科研的狂人,但不得不说他们说一群有责任感的“狂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从古至今,以上四类人,最可怕的莫过于才胜德者,而我们后代人都应该感到庆幸,伟大的科学家们将他们的智慧用于人类科学事业发展的光明道路上,他们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捍卫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在哪儿?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应该具备以下三种品质:坚持道德上正确的主张;坚持实践正义的原则;愿为他人做出奉献和牺牲。一个社会的基本构成元素是自然环境、人口、文化以及由生产关系派生的各种社会关系,那么狭义的看,社会责任就是对环境、人类和文化的责任。所以,虽然我们不能像科学家们拥有强大的力量去传播正确的教育理念、抵制核战争的爆发、警示人们科学成果的危险性,但也请不要自暴自弃地认为我们是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一代,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爱护环境,友善待人,珍视传统文化,也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问题二:是什么推动着前进的脚步?马克思曾说:“科学的入口也像是地狱的入口。”对科学的探索,就是对人类智慧的探险,而科学家就是这未知世界的探险家,探险之路必然是少不了曲折与迷茫,科学家仅凭聪明的大脑就能顺利抵达真理的殿堂?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探险家们在未知世界里披荆斩棘,不仅要与传统思想、宗教信念、现有理论做斗争,还要将自我的观点不断的推翻,再建立,再推翻,再重建,经历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炼狱”过程。亦如你完成一篇毕业论文的痛苦经历一样,但你是否想过到底什么是科学探索中毅力和耐心的源泉?
90岁高龄的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在“福冈亚洲文化特别奖”授奖大会上发表演说《以广阔的视野思考问题》,他回顾一生所有成就都受益于年少时一位校长对他的忠告“要以广阔的视野思考问题”“要找到能激励自己去执着追求的东西”,这也是他一生坚守的信条,能找到自己去执着追求的东西是何其的幸福!
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拥有传奇的一生,勇敢的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由于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反对地心说,最终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在这斗争的过程中有这样一篇演说《真理面前半步也不后退》,他是在向宗教教义挑战,向传统观念挑战,提出一种惊骇世俗的新世界观,就算是面临死亡也无所畏惧,在他眼里真理始终至高无上。
科学家的人生信念,是推动他们前进的力量源泉,而什么在推动我们?人们常常在简历中写到自己的座右铭,例如“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天道酬勤”“如果你觉得现在走得辛苦,那就证明你在向上走”等等,无论是名言警句,还是朴实箴言,我觉得人总应该有一个自己的座右铭,而我所理解的座右铭就是一种人生信念,可以支撑一个人走过艰难坎坷并始终坚守的人生信念。
我的座右铭很简单,这是在本科学习期间一位学长无意间说到的一句话,但却成为我一直坚持的信念:“只要再坚持一下下,你就会获得别人望尘莫及的成功”。很多时候当我想放弃的时候,我就在心里默念着这句话,然后咬咬牙就挺过来了,当我真正迈过去后,回首一看,大部分的“失败者”都是在我想放弃的那一刻放弃了,而他们其实离“成功”已经很近了。我把这个过程称之为成功曲线,横坐标是付出,纵坐标是成功指标,一开始随着付出的递增,曲线斜率越来越大,当斜率达到最大值时,我们会感到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似乎所有的付出都打水漂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放弃的念头,如果此时你仍然坚挺,你应该暗自庆幸,因为大部分人都会这个点选择放弃,而往往后面的曲线斜率会随着付出的递增而减小。这就是我的座右铭,也是一直推动着我前进的信念,希望可以与君共勉!
鉴于对《世界著名科学家演说精粹》一书还未能完全参悟透彻,我对科学家们的精神世界和科学的奥秘也知之甚少,以上感悟纯属个人拙见,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回归书名,科学家的演说与普通的演说有明显的不同,用编者朱长超的话说就是更多的显示了理性的严谨和真理的光芒,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哲学性,此书中吸纳了几十位科学大家的至理名言,如能得到一两点启发,想必也能受用一生。
作者简介:
黄雪娇,土木工程学院2010级辅导员。四川本地人,年少读书少,对经典文学著作的了解仅浮于表面,对书籍的选择源于书名或经朋友推荐,游走于图书馆书架之间,每每感到读书甚少,越读书越感无知,既然身体不在路上,那就先让灵魂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