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双甲子,弦歌三世纪。2016年,对于每一个交大人来讲,都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5月14日下午,在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电气馆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随着红綾幔缓缓滑落,一尊铜像展现在交大师生的面前,他就是我国铁道电气化工程技术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铁道牵引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的创始人——曹建猷院士。今年适逢曹建猷院士百年诞辰,为缅怀他的辉煌成就,弘扬其爱国、爱校的情怀,学校选择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为曹建猷院士树立铜像,意义非凡。
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顺洪,副校长朱健梅、冯晓云,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志云,曹建猷院士的同事以及学生潘启敬、贺威俊、白家棣、简克良、钱清泉、钮小明、朱怀芳、朱昌钤等,以及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陈维荣、院党委书记罗乾超、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冯军焕、曹建猷院士的儿子曹康白,各设计院、中铁电化局、中铁建电化局、各工程局、企业、研究所的校友和电机系61、64、65、67、68、70届的老校友和众多中青年返校校友们出席了仪式。
王顺洪、沈志云、潘启敬、贺威俊共同为曹建猷院士铜像揭幕。冯晓云主持了揭幕仪式。
王顺洪书记简要回顾了曹建猷院士的杰出成就和为母校做出的卓越贡献后,指出:曹建猷先生的一生是精忠报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的一生;是开拓创新、不断开创中国铁路电气化事业新局面的一生;是勇于担当,为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鞠躬尽瘁的一生。我们深切地缅怀曹建猷先生,不仅是为繁荣校园文化增添一抹亮色,更是为了追思曹建猷先生的伟大精神、崇高品德和卓越成就,让全体交大人铭记、传颂和效仿他刻苦砥砺、甘于奉献、勇攀时代高峰的崇高品格。我们要弘扬曹建猷先生爱国奉献、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复兴交大、振兴中华,肩负时代重任,为建设一流大学,实现交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便是我们对曹建猷先生的最好的纪念。
王顺洪说: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今天,人才培养方式被赋予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西南交通大学也在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曹建猷先生对人才的重视提醒我们要把人才强校主战略持之以恒地推进下去。要完善选拔人才、培养实用人才和有效发挥人才作用的政策和措施,建立充满活力的人才机制和政策机制,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桃李芬芳
潘启敬教授追忆了曹建猷先生在校任职45年为我校铁道电气化自动化及计算机技术等相关新学科建设起到的重大奠基作用,以及铁道电气化科学研究方面为国家高铁事业的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潘启敬说:“曹老从来不怕青年教师超过自己,课堂上曹老曾幽默地对学生说“上课之前我比你们知道的多,下课之后我们知道的一样多!’。”他希望交大人能够继承曹老的传统,把曹建猷院士开拓的事业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当提到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和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良好的发展势头时,潘启敬教授高兴地说:“我要告诉曹建猷教授:你的后继有人了,他们会比我们这些老一辈干的更好,西南交大的前途无量!”
为表达对曹老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潘启敬特地作了一首“怀念曹教授”的诗,由电气工程学院于磊同学代为朗诵:
“欣闻祖国放晴天,举家归国到唐院。克难创办新专业,电气运输第一班。提出工频单相制,从此神州展新篇。教学科研两手抓,鸿鹄大志高且远。关爱青教重培养,严谨治学好典范。文革蒙冤心宽广,坚贞入党古稀年。改革开放添动力,师生又续创新篇。今朝纪念人百岁,无朋硕果祭苍天。”
随后,沈志云院士做了精炼而深情的讲话。沈院士说:“从1988年成功申报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1991年顺利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到1995年成功申报和建设新的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这三件事都离不开曹老的引导和支持,曹老的帮助令我终生难忘!”沈志云院士饱含深情地向曹建猷铜像深深地鞠躬,并说:“亲爱的恩师,请受我一拜!”沈院士的讲话虽然简短,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对恩师的感激之情,情真意切。
贡献卓越
曹建猷院士一生长期从事铁道电气化与计算机科学的教学和研究,为中国铁道电气化建设培养了大批技术骨干。曹建猷院士曾经担任唐山铁道学院电机系系主任,他不仅是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和电子学科的创始人,更是在师资和设备等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以身作则,边学边教,艰苦创业,在他任系主任的电机系增设计了算机专业,认真研究和确定计算机专业,适时恢复计算机专业。在我国铁道电气化采用“单相工频交流电压制”决策和在牵引供电系统的理论研究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功不可没。
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李群湛教授是曹建猷院士的学生,当提及曹老时,有两件事总是萦绕在他的心头:一是他于1956年11月25日发表在《人民日报》的“我国铁路电气化的途径”文章,不仅促成了我国电气化铁路采用最先进的电流制——工频单相交流制,放弃了直流制,使我国电气化铁路从一开始就站在了世界的技术前列,而且他的许多观点至今都没有过时,这篇杰作标志着中国“铁道牵引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的确立,曹老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铁道电气化事业的奠基人、创始人;二是回顾60年来我国已修建了7万公里电气化铁路,没有走直流制的弯路,功绩之大,无以言表。“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了高度,就是把国家利益置于首位。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谋大事,做大事!”
附:王顺洪书记在曹建猷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暨铜像落成典礼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