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精准扶贫在路上——西南交通大学赴红原、泸县参加四川省扶贫验收工作纪实

来源:对外合作与联络处 日期:2016/12/23 14:12:00 点击数:

高原低温缺氧、乡间小路泥泞难行;高反心悸、发炎高烧;10个整天,每天工作近14小时;走访8个村、调查685个贫困户,查阅近万份相关资料……西南交通大学参加四川省扶贫验收赴红原、泸县工作组,克服种种困难,安全圆满完成验收考核任务。

扶贫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更是一项政治任务。根据《四川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2016年度四川省市(州)、贫困县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安排,由邮政储蓄银行四川省分行、西南交通大学、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三个单位抽调30名政治过硬、业务能力强的同志组成四川省扶贫第82联合验收组于2016年12月12日至21日赴红原县和泸县开展验收考核工作。西南交通大学由合联处谭建鑫处长带队。联合验收组共分九个小组,其中八个小组组长由我校同志担任。

为了确保高质量的完成此次验收工作,朱健梅副校长亲自送行,送上王顺洪书记和徐飞校长的关怀和问候,并对验收组提出具体要求。


红原县海拔3506米,是四川省海拔第二高的县城,冬天红原县空气中氧气含量仅为平原地区的30%,夜间气温更是低至近零下20度。12日晚一到红原县,工作组同志就出现了高反现象,但他们克服困难,马上投入到验收的准备工作中。13日一大早,验收组开赴距离县城近100公里的海拔4000多米的龙日乡龙日村进行实地验收。走村入户、拍照取证、仔细查阅资料,简单的午餐后马上投入工作,直至已是满天的繁星,晚上快九点才回到住地用餐。晚餐后又开会总结、分析汇总直至深夜十一点才结束。

  

14日,阴天的红原,空气中透着刺骨的冷意,验收组的同志一早出发去邛溪镇达格龙村进行验收。该村是今年省上指定的脱贫村,需验收96户。根据整体任务安排,当天要完成该村全部入户调查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有的同志顾不上吃午饭连续工作,直到天色完全黑了下来才回到驻地。阴天夜晚的高原,寒风刺骨,两名同志因为工作强度大、气温过低,第二天早上出现了严重的心悸、呼气困难等高反现象。在得知有同志出现严重高反病情后,王顺洪书记、徐飞校长、朱健梅副校长要求务必注意身体、确保安全。谭建鑫处长立即联系红原县相关负责人对两位同志进行检查和有效医治,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安排县委专车将两位同志送往成都,同时要求校医院做好进一步救治准备工作。在领导关怀下、因得到了及时救治,两位同志病情在回到成都后很快好转,并坚持赴泸县继续参加验收工作。

  

18-21日,验收组赴泸县开展验收考核工作。泸县地处四川盆地边缘山地丘陵地带,是一个典型的道路不畅、人口众多、思想观念落后的贫困县。该县共有19家国家级贫困村、3万贫困户,验收工作量非常大。工作组一到该县就立即开始验收准备工作,19日和20日一早分别进入清华村和白龙塔村开展入户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泸县虽属内地,但贫困户多位于丘陵半山一带居住,户与户之间相距远,工作组翻山越岭,走田间泥泞小路。两天下来,验收组同志的鞋子和裤腿沾满了泥巴,有的同志不甚还摔倒在水田里,其中一名女同志因为工作强度过大,出现了发烧、咽喉发炎剧痛的症状,但她顾不得休息,吃点药,坚持工作到任务结束。

  

为期十天的验收工作安全圆满结束,验收期间交大人的严谨、不怕苦、不变累、团结一心、轻伤不下火线的优良传统的得到了所在县和省上领导高度评价。

作者:王毅     责任编辑:陈丝丝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