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讲述“中国的探月梦”

来源:新闻中心 日期:2017/05/09 09:01:00 点击数:

5月7日晚,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嫦娥之父”的欧阳自远在我校犀浦校区图书馆二号报告厅作了一场生动的报告。该报告是党委学生工作部主办,旨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了解我国绕月探测工程的发展,树立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志向。 学校副校长冯晓云、党委常委沈火明出席了整场报告会。

欧阳自远,1935年生,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现任中科院地化所研究员,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贵州省科协荣誉主席。

讲座刚开始,欧阳院士为了阐明中国探月的必要性向大家抛出了三个问题:远比我们比不上发达国家那为什么还要探月?近看我们地面尚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什么还要探月?探月已经小有成就为什么还要探月?院士的问题引发了现场的讨论,在接下来长达三个小时的报告中,院士生动而全面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院士的报告以月球的起源为切入口。他先引用了大量的古诗词和嫦娥奔月等经典传说阐述了月球千百年来与我们中国人产生的情感共鸣。为了探究月球的起源,欧阳院士用的不是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而是浅显易懂的形象比喻。他说:“月亮就是地球的女儿。”他把巨型天体撞击地球比喻成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太空婚礼,而月球,就是这场婚礼的结果。为了证明这个论说的真实性,他还补充诙谐地补充道:“地球也在此次碰撞中撞成了‘残疾’,撞斜了地轴,也撞出了四季。”接着,欧阳院士讲了为什么世界上有的国家急于“重返月球”,除了军事上的战略需要以外更重要的是开发月球上的能源。他阐明了要给月球系一条“能源腰带”的设想。

此外,欧阳自远院士介绍了中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与长远规划,即“探”、“登”、“驻”。他不仅给我们报告了嫦娥一号的进展与成果,还讲述了嫦娥二号的使命与拓展试验。欧阳院士展示了珍贵的嫦娥二号全月球数字影像图,这份影像图在空间分辨率、影像质量、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镶嵌密度等方面优于国际同类全月数字产品,是目前最高水平的全月球数字影像图,看得现场的同学们啧啧称奇。接着,欧阳院士提到了嫦娥工程的后续发展。当提到嫦娥四号将在月球背面进行软着陆探测时,他谈到了外界关于月球背面外星人的传言。“月球上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呢?我希望有。但是在那样一个高真空的恶劣环境下是不可能的” ,他说道,“至于麦田怪圈,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大都是出现在旅游旺季” 。

报告结束后,欧阳院士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当问及“高铁梦”与“探月梦”的相似和可比之处时,他首先高度肯定了我国高铁令人鼓舞的发展,他表示,西南交通大学功不可没。他说:“你们承担的任务最扎实,与数亿人密切相关”,他表示,高铁与轨道交通的发展改变了国民的生活状态和生活面貌,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其现在和未来的发展都极其鼓舞人心。而探月工程的规模相比较小,若要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讲座结束前,他对在场的同学们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就要交到你们手中了!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做得比我们更好!”

                                               

 

作者:周运静仪 摄影:张铃婕 周运静仪     责任编辑:夏小童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