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西南交通大学和中车大连公司联合研制的新一代中低速磁浮试验车在1700米试验线上完成时速120公里的运行试验,最高时速达到121公里,打破中低速磁浮车辆运行速度世界纪录。运行速度更快、过弯道和坡道能力更强,这是新一代中低速磁浮列车最突出特点。该车最高运行时速可达160公里,最小平面曲线半径50米,最大坡道100‰。
8月4日,西南交通大学和中车大连公司联合在上海临港组织召开了新一代中低速磁浮技术评审会,会议邀请国内磁浮领域顶级专家西南交通大学钱清泉院士、连级三教授,中南大学校长田红旗院士,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乐嘉陵院士、大连交通大学任瑞铭副校长、中科院电工研究所李耀华副所长、中车股份城轨事业部杨浩、中车唐山公司张隶新、中车四方所李国平、中车大连电牵公司姜悦礼以及学校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梁树林副主任组成评审组。副校长张文桂、中车大连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曲天威参加评审会并发言。学校科研院、城轨研究院以及罗世辉、马卫华研发团队、交大运达公司代表等共同参加了评审会。
与会专家听取了项目团队关于新一代中低速磁浮悬浮架关键技术、功能试验车集成技术、功能试验车试验情况、工程样车技术方案的汇报,并赴临港试验现场察看、乘坐了试验车。评审组认为新一代中低速磁浮车辆综合技术先进,悬浮架技术国际领先,一致同意通过技术评审。这表明西南交大罗世辉、马卫华团队研发的悬浮架技术得到了验证和专家认可,该团队研发的牵引电机和交大运达公司的牵引控制技术基本满足时速160公里的运用要求。
随着我国城镇化战略的推进,亟待解决城市交通、能源和环境等问题。中低速磁浮交通属于中等运量交通制式,具有振动噪音小、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等优势,其速度、弯道和坡道这三项综合技术指标,是目前其他单一制式轨道交通无法同时实现的。新一代中低速磁浮列车有望实现最大运用时速160公里,且能显著缓解车轨耦合振动,提升系统的竞争力,拓展中低速磁浮的适用范围;有望用一种轨道交通制式覆盖时速160公里以下城市中等运量客运需求,实现城市-城郊快捷联通。
据中国工程院中低速磁浮交通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显示,我国发展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统的条件已经成熟,到2020年,我国有望建成5条以上中低速磁浮商业运营线路。目前国内已有北京、天津、武汉、成都、广州等十余个大中城市正在谋划建设磁浮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