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下午,我校2017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在犀浦校区体育馆举行。在迎新宣传视频《研途导航》引导下,新一届研究生开始了他们的校园初体验。而当本次开学典礼结束时,研究生同学们也将在西南交大开启一次不平凡的历练、一个了不起的飞跃和一段难以忘怀的时光。
全体在校校领导,各学院、单位负责人,全体2017级研究生以及部分教师代表参加典礼,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冯晓云主持典礼。
升旗仪式后,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徐飞以《治学“三常”》为题发表了讲话。徐飞以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为引,欢迎研究生同学们登上交大这列承载着中国轨道交通事业复兴发展重任的“高铁”。他谈道,即使时间地点人物不同,但古今中外历代学人的治学方法和心得,依然可以得出带有规律性和共性的,博、化、判——治学之“三常”。
徐飞提出,当今世界,科技和学术研究呈现出两个专业深度细分、交叉融合强化的鲜明向度,而作为i世代(i Generation)的研究生,同学们应成为名副其实 “大而广”的“硕士、博士”,而不仅仅是“窄而深”的“渊士”。为专通并进,读书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开卷有益、广通博识,厚植学术根基,厚蓄学术积淀;虚怀若谷、力求无我,汇小溪纳百川,客观公正看待问题;取法乎上、博大精深、读取“从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同领域杰出对话对标。“儒有博学而不穷”,徐飞告诫同学们不要因趣味单一、知识面太窄、对专业以外的东西全然不知而掉进“隧道”。
谈及治学之化,徐飞认为,学习不能化为己用,便不能称之为卓有成效的学习,而“化”要在通达、彻悟和笃行上下功夫。他表示,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不是力量;“知识的知识”,即条理化逻辑化结构化的知识,才有力量。此外, “学而不思则罔”,治学的思固需摩挲书页,掩卷沉思,切问近思,更要站在问题之外看问题,究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趣,去领悟感悟,进而觉悟醒悟,乃至大彻大悟,得“唯有源头活水来”、“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同时,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更好地造福社会。他强调,作为学者最忌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囫囵吞枣、贪多不化。
学识接受、吸纳,还需怀疑。徐飞指出,“审问、慎思、明辨”皆属“判”的范畴,进入研究生阶段,同学们也更多地从事研究和创造新知,也将更多地去质疑、反省、检讨、追问、评判和批判。治学之“判”,则分为基于事实和逻辑的学理判断、基于道德法则和伦理义务的价值判断和需要学会提问的批判。为做好学理判断,从态度上要严肃严谨、求真务实,论断剀切、推理缜密;从方法上要特别注意厘清假设前提、论域边界以及初始条件和约束条件。
讲话最后,徐飞向同学们推荐了M.Neil Browne / Stuart M.Keeley合著的《学会提问题——批判性思维指南》(《Ask the Right Questions: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并表达了对诸位新生听有所得、学有所成的殷切期望。
在佩戴校徽阶段,主席台前排就座的领导为研究生新生代表佩戴校徽,全体新生也为自己佩戴校徽。自此,全体研究生同学正式成为西南交大的一员,“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在此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周绍兵教授作为研究生导师代表发言。他结合自己培养研究生的一些体会,给同学们提出了期望与建议:第一,尽快适应大学生到研究生的转变,确定好自己的研究方向;第二,做研究要勤奋,要坚持;第三,做研究要脚踏实地,敢于创新第四,在研究生阶段要快乐学习、健康生活。
作为研究生新生代表,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熊璐洁同学就如何度过研究生生活,分享了自己的看法:笃志虚心,求学为有功;上下求索,勤中得学问;实践创新,治学不畏难。留学研究生新生代表、土木工程学院也门籍硕士研究生扎布比与研究生新生们共勉: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牢牢把握在交大接下来三年的宝贵时间,继续深造,踏上终生奋斗的征程。
随后,全体研究生新生庄严宣誓,表示了他们砥砺自我、爱国爱校、严谨治学、探究真知的决心和自信,声音严整而又洪亮。随着交大校歌“文轨车书郅大同”尾音的落下,2017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画上了圆满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