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上午,由丝路规划研究中心、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新时代绿色发展国际论坛——成都海绵城市论坛”在九里校区国际会议厅举行。
丝路规划研究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李小琳,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执行副会长、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李吉平,丝路规划研究中心副理事长、丝路金融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李山,丝路规划研究中心副理事长、丝路产业与金融国际联盟理事长蒋志刚,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文华,中华出版促进会副会长陈垠,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守成,四川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副巡视员谢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尔伏特国际水环境教育学院、荷兰代尔伏特技术大学特聘教授、城市雨洪管理项目团队负责人克里斯.则温伯格教授(Chris Zevenberge)及其团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尔伏特国际水环境教育学院,三角洲高级专员兼高级研究员彼得.布卢门教授(Pieter Joseph Theophile Maria Bloemen)美国艾奥瓦大学马瑞安.马斯特教授(Marian
Muste)、克莱格.贾斯特教授(Crag Just)以及国内高校相关研究领域教授以及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总会计师张兵,西南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建筑与设计学院名誉院长,台湾大学李鸿源教授,西南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建筑与设计学院院长雅各布.奥德高教授(A. Jacob Odgaard)参加了论坛。论坛开幕式由张兵主持。
开幕式上,徐飞在致辞中表示,一直以来,学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面向海绵城市研究学术前沿,着眼于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成立了“一带一路”开发研究院、全球基础设施研究和培训中心、大数据研究院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依托土木工程、桥隧工程、地质工程、防灾减灾等优势学科,充分发挥学校在轨道交通领域的人才、科研、技术、成果等综合优势,在智慧城市、新型城轨、地下空间规划、综合排水蓄水系统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城市综合管廊规划设计与海绵城市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他表示,学校必将充分发挥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核心资源优势,深化交流合作,砥砺学术思想,共同开创“一带一路”和海绵城市研究新局面,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文华在致辞中表示,论坛汇聚中外专家共商海绵城市建设与发展,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海绵城市是我国针对城市化发展而提出的全新理念。此次论坛以海绵城市为主题,有较强的前瞻性、现实性、实践性,紧扣行业发展亮点。不仅如此,论坛还邀请了国际专家,能够开拓大家视野,希望大家在论坛中认真学习。
谢伟在致辞中对论坛的召开表示了热烈的祝贺。他表示,此次论坛为全校师生和全省的城市建设者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同时,他也希望学校能够继续为全省的城市建设做出杰出的贡献。
刘守成表示,当前,成都正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建设海绵城市。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企业参与成都海绵城市建设,共建美丽中国。最后,他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李小琳在致辞中表示,西南交大积极对接一带一路,精心筹划“新时代绿色发展国际论坛——成都海绵城市论坛”。这就是践行十九大精神,为建设美好、富强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行动。丝路规划与研究中心将与西南交通大学携手合作,致力为“一带一路”倡议作出贡献。
开幕式后,围绕“国际视野一带一路和海绵城市倡议”,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名誉院长李鸿源带来了题为《韧性城市的理论实践》的主旨演讲。李鸿源以自身经历为例,介绍了韧性城市在建设中所存在的困难与机遇。最后,他总结道,在韧性城市的建设中,不仅要关注技术问题,更要关注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经济、法律等问题。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李金路教授带来了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旨演讲。在阐释完传统文化中山与水所具有的独特内涵后,李金路以北京十渡等为案例,讲述了在经济发展中一定要注重保护山水的思想。最后,他总结道要整合普通“山水林田湖草”,造就金山银山。
随后,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院长Jacob Odgaard带来了题为《Alliances and Partnerships》的主题报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环境教育学院Chris Zevenberge带了题为《Sponge Cities: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的主题报告。中国城市建设有限公司教授秦国栋、美国艾奥瓦大学教授Crag Just、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曹玉冰所长等带来了系列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