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要求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应在峨眉校区拓展继续教育项目,努力办好高水平、高质量的培训项目。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积极贯彻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以奋发进取的姿态投入峨眉校区项目的开发,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开展高水平、高质量的培训。
2017年以来,学院在峨眉校区举办了13期面向国内政府机关、轨道交通行业和社会其它企事业单位的培训班,培训学员660人;组织了4期商务部对外援助班105名学员到峨眉校区参观考察。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在各个环节都精心组织,争创一流。
南宁铁路局干培管理人员暨高铁师资强化培训班
——增设一流设施。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投入资金,将原24号楼改造成集授课、会议、办公于一体的培训大楼,并挂牌成立了“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峨眉培训基地”。基地设有大、中、小型培训教室,并均配备Led液晶显示屏和全套多媒体设备,可满足300余名学员同时授课的需要。基地内还设有会议室和接待室,可用作举办小型研讨会。
功能完善的培训设施
——开设一流课程。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针对各个培训班的不同情况和不同要求,精心设计课程体系,先后开设了“党建工作新形势及新要求”、“突发事件防范与应对”、“宜居城乡建设”、“管理的智慧”、“铁路站点规划与建设”、“领导干部心理调适”、“土建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装饰装修材料及施工工艺”、“安全行车原理与铁路风险管控”、“交通管理中的法治问题”、“双语教学强化培训”等涉及不同领域的科学实用的培训课程。除课堂讲授外,我们还设计了实地考察课程。先后组织中外学员参观了“城市轨道交通管控一体实训中心”的“ATC仿真实验室”、“车站控制实验室”、“铁路车站调度指挥实验室”等一系列实验室,以及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轨道交通信息工程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和“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与测控综合实验室”。
培训班学员在参观实验室
——引进一流师资。每次举办培训项目,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都努力聘请最好的师资为学员授课。先后邀请了原校党委副书记何云庵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伯海教授、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陈光教授等多位学校知名教师到峨眉校区授课。除了校内名师外,学院还广泛吸收校外优秀教师参与,四川省明星讲师、都江堰市委党校知名教师邓蓉,原四川人民广播电台金牌主持人、四川师范大学知名教师苗笑武,中国五冶集团职工大学优秀教师杨婷婷,成都曲高景观文化工程公司设计总监温海峰,四川省室内装饰协会副会长周波等都应邀专程到峨眉校区授课。
何云庵教授为学员授课
——实施一流管理。培训项目实施效果的好坏,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服务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学员对我们的评价。针对每个培训项目,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都安排专人做好管理服务工作。学院在开班前,会仔细与送培单位沟通,确认对方的需求,合理安排好食宿。在培训项目开始后,又指定专人负责跟班,随时协调和解决出现的各种大小问题。在课后,我们还组织了丰富的课余活动,让学员们能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放松。
培训班学员在课前朗读十九大报告
培训班学员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
经过一年的努力,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在峨眉校区举办的培训项目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是彰显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实力。借助培训项目的窗口作用,很好地向社会各界宣传和介绍了学校突出的教学科研实力,学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学校120余年积淀下来的深厚的办学底蕴,对学校在高铁领域取得的成就更是赞叹不已。其中南宁铁路局对干部到校参加培训进行了影视报道,《南宁铁道报》还发了专版,图文并茂地报道了培训班的消息和学员们的心得体会,取得较好反响。
《南宁铁道报》对我校培训工作的报道
二是拓展了合作空间。通过培训项目搭建的沟通桥梁,学校与来自国内外多个领域和行业的培训学员建立了联系,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员在培训结束后明确表达了与学校进一步开展教学科研合作的意愿。
应松宝院长接受送培单位记者的采访
三是探索了两校区合作办学的机制。在峨眉校区开展培训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协调了成都、峨眉两地的资源,而且还聘请了两校区的教师参与,其中涉及到不少需要改进或优化的流程,我们向学校提出了建议。
四是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通过举办培训项目,我们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可直接服务于学校建设的需要;也为后续开展更多教育培训项目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
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进入了新时代,西南交通大学的建设与发展也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将紧扣学校发展主线,积极探索,努力工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