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光信息传输处理与传感应用创新引智基地获批立项建设

来源: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日期:2018/01/22 21:38:00 点击数:

日前,由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评审的2018年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已经结束。我校申报的“光信息传输处理与传感应用创新引智基地”获批立项建设,成为学校又一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该基地由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闫连山教授牵头,骨干成员包括潘炜、朱庆、郭进教授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基地将围绕信息光子与通信前沿科学研究领域和轨道交通应用领域,在光纤通信、光纤传感及网络、轨道交通信息传输与传感监测等研究方向上开展紧密的国际合作,通过前沿研究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推动轨道交通行业的应用创新。

基地海外学术团队由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悉尼大学Ben Eggleton教授领衔,12名成员分别来自美国、瑞士、荷兰、加拿大、英国、韩国等国家,其中4名为各国院士(如美国工程院院士Alan Willner教授和Peter Winzer博士等),8名为国际学会(IEEE/OSA)会士(Fellow),4名担任国际SCI期刊主编。该团队与我校信息光子与通信研究中心有着密切的合作基础,联合承担了包括国家国际合作专项在内的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国际合作项目,发表了30多篇SCI二区及以上高水平论文,联合培养的10多位博士生中包括了邹喜华(德国洪堡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叶佳(学校雏鹰学者)、姜恒云(IEEE光子学会最佳博士生奖获得者)等一批优秀青年人才。

近年来国际化已经被列入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内涵的重要组成,成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支撑。“光信息传输处理与传感应用创新引智基地”的成功获批,标志着我校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国际学术交流水平和学术影响力,为我校“交通运输工程”和“信息与通信工程”等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相关链接:

“111计划” 即“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是由教育部与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实施的旨在推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其总体目标是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围绕国家目标,结合高等学校具有国际前沿水平或国家重点发展的学科领域,从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或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汇聚1000余名海外学术大师、学术骨干,配备一批国内优秀的科研骨干,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建设100个左右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通过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与国内人才的密切合作,进一步促进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科技成果,全面提高高等学校的整体水平和国际地位。


作者:潘晓宇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