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西南交大10项成果获2017年四川省科技进步奖

来源: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日期:2018/05/31 11:16:00 点击数:

5月30日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当天上午,省委、省政府在成都举行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表彰为四川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省委书记彭清华出席大会,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讲话,省政协主席柯尊平出席,省委副书记邓小刚主持并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要求。

2017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81项,其中:一等奖31项,二等奖93项,三等奖157项。我校今年有10项成果获奖,其中主持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参加获得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陈辉教授和罗强教授作为获奖代表参加大会。


获奖代表上台领奖(右三为我校陈辉教授) 

我校今年有三项科研成果获2017年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占全省一等奖授奖项数的10%,是历年学校的主持获得一等奖的最好成绩。三个项目分别是:

陈辉教授团队成果“高速列车关键部件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技术”。项目首次提出用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技术解决高速列车关键部件焊接技术难题。揭示激光-电弧复合焊接过程机理,提出激光-电弧模式匹配、参数匹配、缺陷控制理论与方法,解决复合焊接工艺稳定性问题,形成高速列车关键部件高强韧焊接技术。构建高速列车关键部件主承载结构残余应力与变形基础数据库和仿真分析平台,解决关键部件焊接结构强度与精度问题,形成高速列车低应力、小变形焊接技术,为高速列车激光-电弧复合焊应用提供安全保障。首次完成高速列车关键部件激光-电弧复合焊接集成系统,建立激光-电弧复合焊接结构设计基础,完成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技术用于高速列车关键部件的工程示范应用。有力保障了高速列车装备焊接结构的安全可靠性,提高制造效率,节约制造成本。成果推广应用以来,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陈辉教授


罗强教授团队成果“高速铁路路基长期变形状态控制技术”。由天然碎散岩土材料构筑的路基是高速铁路重要的线下基础结构,其长期变形的有效控制是列车高速、平稳、安全运行的根本保证,无砟轨道路基已严至毫米级。在多变气候环境、复杂地质条件、高周长时动静荷载作用等多因素耦合影响下,实现路基毫米级的长期变形控制极具挑战性。项目发明了高速铁路路基土工材料长期变形的状态分类与识别技术、高速铁路路基土工结构长期变形的状态控制设计技术、高速铁路路基长期变形的建养过程控制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路基结构设计理论与技术标准体系,为我国大规模高速铁路建设与维护提供了技术支撑,有力提升了我国铁路路基工程技术的国际竞争力,取得了重大社会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罗强教授


廖海黎教授团队成果“大跨桥梁风振计算理论、试验方法及控制技术”。大跨度桥梁是现代公路、铁路跨越江海峡谷的控制性工程。风致振动直接影响大跨桥梁的结构安全和正常运营,是其设计建造需首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项目在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课题以及省部级项目和重大工程专题的支持下,针对大跨桥梁风致振动开展了深入系统研究,取得了如下创新性成果:一是自主研制了世界最大的桥梁边界层风洞,创新了一系列风洞试验技术;二是建立了高精度桥梁气动力模型和风振分析方法,发展和完善了桥梁抗风计算理论;三是提出了大跨桥梁气动外形设计准则和系统性的风振控制技术。项目研究成果为大跨度桥梁抗风设计提供了关键试验平台、强有力的理论及技术支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显著。

XNJD-3风洞试验段


表彰会结束后,彭清华书记、尹力省长等还参观了2017年度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展,陈辉教授向相关领导详细介绍了“高速列车关键部件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技术”创新成果,特别是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市场拓展、人才培养等情况。彭清华书记、尹力省长对该成果的贡献表示认可,期望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四川焊接新材料、焊接智能装备等产业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希望各位科研工作者始终秉承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的学术风气,聚焦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亟需解决的科技问题,积极开展核心技术攻关,争取技术瓶颈突破,形成更多科技创新成果。

陈辉教授向彭清华书记介绍相关成果

 

陈辉教授向尹力省长介绍相关成果

作者:潘晓宇     责任编辑:陈丝丝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