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西南交通大学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在犀浦校区综合楼148会议室举行。推动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代表齐聚一堂,以“总结思考再出发,昂首奋进新时代”为主题,共同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校党委书记王顺洪代表学校党委发表讲话,号召全校上下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从改革中要动力、要活力,敢啃硬骨头,敢攻艰中之艰,敢解困中之困,敢克难中之难,风鹏高举再扬帆,把西南交大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全体在校校领导,学校退休老领导、老同志,高层次人才代表,机关部处、学院负责人代表,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老、中、青教师代表等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徐飞主持。
王顺洪同志在讲话中谈道,翻开学校这40年的历史画卷,西南交通大学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攻坚克难,弦歌不辍,历经了一个近乎凤凰涅槃的奋斗历程;一代又一代西南交大人不断弘扬交大优良传统,竢实扬华、自强不息,谱写了一曲曲催人奋进的壮丽凯歌。
王顺洪同志全面总结了我校改革开放40年来所取得的各方面的成果:
40年中,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加强。学校按期召开了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得到加强。历届学校党委凝聚全校师生校友和全校共产党员的聪明才智,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和校友坚定方向、坚定信心,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进入新时代,学校党委按照党中央要求,履行“全面领导学校工作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旗帜鲜明地提出“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流带动全校各项工作实现一流”,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作用发挥更加明显,更加有力。
40年中,学校办学空间得到极大拓展。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原铁道部和四川省委、成都市委的支持下,1989年学校办学主体由峨眉迁至成都,由此实现了办学重心的战略转移。2002年,学校再一次抓住机遇,又在成都犀浦扩建新校区,为学校今后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进一步拓展了办学空间。今年,学校正式实现了三校区办学一体化,标志着学校全面深化改革迈出关键一步。但三校区有待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九里和峨眉校区避免空置、避免浪费、避免被边缘化、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必须引起全校重视和关注。
40年中,学校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学校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在各个领域开风气之先。40年来,学校在传承交大办学传统的基础上,聚焦关键环节,改革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发展,办学事业蒸蒸日上。特别是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综合改革迈出了更大步伐。按照“稳中求进、稳中求快、稳中求好”总原则,坚持以“成绩、成果、成效”为评价导向,大力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资源分配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科研全成本核算,三校区办学实现一体化,校院管理体制改革迈出坚实步伐,逐步建立复合型、多维度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启动“工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等,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标志性、引领性的改革方案,综合改革的力度和覆盖面不断加大,为下一步加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0年中,学科建设布局不断完善,交通特色更加鲜明。40年的不断探索努力下,学校很好地完成了国家交给学校的任务,把铁路科技做到了世界前列水平,奠定了在全国轨道交通领域高校的龙头地位。学校还初步奠定了建设新时代综合性大学的学科结构基础,拥有1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今后,我们要高举轨道交通大旗,通过“交通+”和“+交通”引领各学科走强,还要结合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力争在许多新领域有所建树和发展。
40年中,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成绩显著。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形成了引领世界轨道交通高等教育发展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锻造了一支热爱教育、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热爱学术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在2000年成为首批本科教学优秀学校之一,并于2007年再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尤为值得一提的是,77级以后毕业生产生的铁路科技领域的院士,几乎全部毕业于我校,为打造“中国高铁”品牌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40年中,科研工作开创新局面。学校构建起了以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等13个“国字号”科技创新基地为代表的世界轨道交通领域最完备、最先进的科研平台集群,创造了以世界公认的“沈氏理论”和“翟孙模型”为标志的铁路大系统动力学基础研究体系,科研成果先后4次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在轨道交通领域荣获国家三大科技奖励38项。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办学导向,主动承担轨道交通领域关键核心科技创新和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任,全面提升对大交通人才和科技的有效供给,参加了几乎所有的中国轨道交通工程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规划实施和建设运营,参与解决了青藏铁路、京沪高铁、港珠澳大桥等一大批超级工程的关键技术难题,奋力支撑“交通强国”、“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高铁“走出去”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如今,学校已成为国家轨道交通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引擎。
40年中,对外合作、开放办学深入开展。学校对外合作的“朋友圈”不断扩大,逐步与世界上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3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学生互派、学分互认、学位互相授予以及联合科研等实质性合作,海外研究经费持续快速增长,利兹学院成功开办,留学生总数大幅增加,学校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国际知名度和学术话语权显著提升。校友工作明显加强,在世界各地建立了65个校友分会(海外9个),且均能很好地组织活动,凝聚团结校友。
40年中,学校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40年间,打造具有西南交大特质的大学文化体系,成为一代代交大人的共同夙愿。找到了学校办学的“出生证”,揭开了学校1896年诞生谜底;占地4200平方米,拥有8个展厅的校史馆正式落成;180万字的《西南交通大学史》五卷本正式出版;犀浦校区校史文化走廊基本形成。40年中,我校在上世纪20年代加入中国共产党的5名校友被追认为“烈士”,其中,武怀让(武胡景)校友不仅被追认为烈士,同时还确定了国家正国级领导人地位;学校的90周年、100周年、110周年和120周年校庆工作,精心策划、组织有序,很好地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改革探索迈出重大步伐。学校以为国分忧、敢为天下先的胸襟和气魄,大力开展以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为代表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试验创新,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改革经验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经济半小时三次专题报道,《光明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也多次登载,被誉为科技领域的“小岗村试验”,引起了中央高层和经济界、科技界的高度关注。
“40年来,学校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历届领导班子和全体老领导、老同志用智慧和汗水,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广大师生员工用执著和坚守,谱写了薪火相传的壮丽篇章;万千海内外校友校亲用热情和行动,助力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一代代交大人共同努力,克服了学校发展中一个个的困难,推动了学校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和发展。”王顺洪同志向所有改革开放和学校发展的见证者、实践者、参与者和推动者致以崇高敬意和诚挚谢意。
王顺洪同志指出,立足新时代,新一代交大人要从前辈手中接过接力棒,并且全力跑好这一棒。他说:“只要我们秉承交大精神,弘扬交大品格,坚定交大自信,坚守交大梦想,坚定不移沿着“轨道交通领域世界第一的西南交通大学”这条道路走下去,并不断带动和促进其他学科建设发展,学校就一定能够再创辉煌!”
作为改革开放和学校发展的见证者、实践者、参与者和推动者,与会同志从不同角度回顾了学校40年来走过的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学校方方面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展望了学校的美好未来。他们说,自己既是改革开放的亲身经历者,又是改革开放最大的受益者;他们说,40年改革开放造就了我国铁路的颠覆性技术创新;他们说,自己所在的学科得到了极大发展;他们说,年轻一代更加真切地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红利;他们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不仅是向过去的伟大成就致敬,更表示了我们向新的更高目标前进的决心;他们说,将从本职工作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继续走改革开放之路,努力实现交大复兴梦!
徐飞同志主持会议时说,对过去40年最好的致敬就是在未来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不停顿、不止步。学校将继续大力推动人才强校主战略、国际化战略、数字化战略三大战略,以及4大学科行动计划和4大人才培育计划;在教育教学改革、校园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资源配置改革等方面不断深化改革:同时,不断加大开放、促进交流,将改革开放引向深入。他说,学校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秉持“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牢记“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校训,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
附:王顺洪书记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