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国家“双一流”建设系列政策文件对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的有关要求,按照学校工作部署,基于原有工作积累,2018年,国际处务实、创新推动国际双向交流,聚焦质量,凝练特色,丰富内涵,优化管理,提升服务,突出成效,聚力提升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能力。
以才引才,以才育才,外专引智再上新水平
以才引才,发挥外专引智服务一流学科建设。探索引智“平台+集群”新模式、“引智项目+联合实验室”新模式,充分发挥“111”引智基地、高端外国专家、海外名师项目、“一带一路”引智项目等外专引智渠道和平台效益,一批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直接服务于学校“双一流”建设。
一是全力推进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申建科技部“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工作,完成项目申请和外籍院长、副院长引进工作,完成科技部有关领导到校实地考察示范学院工作。
2018年12月,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夏鸣九同志一行
莅临我校考察“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
二是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教授通过申报成为国家外专局“高端外国专家”项目,与我校邓自刚教授合作,积极提升我校世界首条200米高温超导磁浮试验线的实验潜力,并以该合作为基础,2018年学校获批科技部中国-拉共体轨道交通联合实验室,开展中拉间共性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的攻关创新,特别是开展巴西-秘鲁“两洋铁路”、阿根廷-智利“两洋隧道”等项目的可行性、前瞻性基础研究。
三是在“轨道交通工程动力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海外专家与国内骨干成员合作下,我校作为亚洲唯一成员单位,在欧盟H2020-玛丽居里行动计划“铁路基础结构系统工程研究”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翟婉明院士团队邀请包括来自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来校交流合作科研,并参加第18届全美力学大会、第11届国际接触力学和轮轨系统磨耗学术大会等。
四是以“无线通信与编码”、“光信息传输处理与传感应用”两个“111”创新引智基地为基础,“现代交通通信与传感网络”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于2018年挂牌成立。
2018年12月,现代交通通信与传感网络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在我校揭牌成立。
图为王顺洪书记和范平志教授共同为中心揭牌。
以才育才,发挥外专引智服务人才培养工作。以校内海外名师项目、全英文授课引智项目、青年外国人才项目等外专引智项目为牵引,邀请近500人次短期外籍专家和教师,聘用32位长期外籍教师,开展前沿讲座、短期课程、工作坊、实地实践等活动,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例如,通过海外名师项目,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教授在我校工作两个月,开设《微纳米材料力学》课程,为我校开展前沿材料的研究拓宽了思路。
做好增量,聚焦质量,来华留学内涵发展实现新跨越
深度聚焦“一带一路”,稳步推进来华留学招生规模。在原有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2018年来华留学实现“四个增长”:来华留学生总人数同比增长10%、学历生人数同比增长10%,中国政府奖学金生人数同比增长20%、各类奖学金总额同比增长22%。发挥“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的高端引领作用,引领我校来华留学向高层次、高质量发展。新设立“埃塞俄比亚本科留学生项目”,成为来华留学新的增长点。持续推进与越南河内交通大学、俄罗斯交通大学、圣彼得堡交通大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在学生交换领域的务实合作,为推动来华留学奠定基础。
2018年3月,徐飞校长率团访问埃塞俄比亚科技部
图为与Getahun Mekuria部长签署合作协议
紧紧抓住质量建设这一核心任务,着力提升来华留学教育质量。基于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签署的质量认证协议,对标来华留学质量认证有关要求,完成自评、专家来校现场考察等一系列工作,于2018年10月获得认证证书。通过质量认证,以认证指标体系为标准,加强来华留学质量建设,推进校内管理机制完善,提升来华留学工作水平,促进来华留学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8年10月,王晓茹校长助理出席来华留学质量认证结果发布和颁证仪式。
图为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赵灵山秘书长为通过来华留学质量认证的院校颁发证书。
着力优化管理流程,营造“远者来,近者悦”的办学氛围。一是融通院校两级管理,创新招生、录取流程,充分激活学院动力,突出学院教育教学主体地位。二是推进成都、峨眉两地来华留学涉外管理一体化工作,形成了“两地办学、一个品牌”的办学局面。三是组织开展高质量的知华友华活动,丰富来华留学生在华学习生活体验,厚植国际人脉。例如,通过开展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感知中国——高铁产业行”活动、来华留学生走入成都九里堤北路社区“外籍人士之家”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活动,参加四川省“2018国际学生感知行之走进凉山”活动等,加深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文化的了解。
多源资助,多元拓展,学生全球胜任力提升取得新突破
逐步形成“国家-学校-学院-企业”四维一体的资助体系。通过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项目、学校“双一流”建设经费配套、各培养单位经费配套和企业资助,为学生进行海外学习交流解决“后顾之忧”。需要着重指出的是,2018年学校“双一流”建设经费成为资助学生进行海外学习交流新的重要推动力。全年专门投入“双一流”建设经费近230万元,为学生进行海外学习交流提供了更加充足的资金保障。2018年海外学习交流总人数中,近七成获得资助。
全年选派学生出国(境)共1817人次,同比增长20%,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占比分别达到54%和46%,其中研究生海外学习交流显著增加,同比增长90%。学院分布方面,选派人数排名前三的为土木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海外学习目的地达38个,同比增长15%,其中主要前往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等欧美发达国家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
凝练特色项目,提升项目内涵。与研究生院联合创新推出“全球胜任力提升暨建候海外实习”项目,提出提升学生全球胜任力的理念,重在塑造我校优秀研究生致力于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的意识、多元文化背景下沟通与协作的能力和对全球发展的责任与道德感,提升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助推建设“轨道交通领域世界第一的大学”。
首期“双一流”学生全球胜任力提升项目暨建候研究生学术素养提升海外实践项目
学生在日本芝浦工业大学进行研学实践
加强院校联动,协同推进。主动对接各培养单位需求,突出其主体地位,在常规项目外,打造品牌、特色项目。例如,选派学生赴英国参加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的国际课程,与学生工作部联合打造贫困生“助梦起航”项目,协助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茅以升学院等定制香港高校交流项目。
加强项目宣传推介,激发学生海外学习积极性。渠道方面,线上、线下全覆盖,学生、辅导员和分管院领导全覆盖,犀浦、九里、峨眉三校区全覆盖。效果方面,国际处网站各类项目通知全年点击量超14万次,学生出国境交流微信公众号关注量近1500人,宣讲会现场学生超1200人次。
拓展项目渠道,提高海外项目的充足性。全年新签署学生交流协议14份、新增项目15个,搭建更多海外学习平台,实现游学访学、海外实践、短期交流、本硕连读、双学位联合培养、攻读学位等各类别项目、各层次项目、各专业全覆盖。
务实办会,积极参会,国际学术交流再续新篇章
2018年,截至12月10日,国际处共完成639人次因公出国(境)审批手续,同比增长10%。其中,借助于“双一流”建设经费资助,青年教师出国(境)参加学术会议人次创历年新高,较之2017年涨幅达242%。学校资助教学科研人员赴美国参加ASCE地球和空间会议、首届交通运输未来趋势国际研讨会,赴西班牙参加第四届铁路技术国际会议,赴俄罗斯参加第24届国际磁浮大会等一系列国际会议,为我校搭建、巩固了相关学科的国际学术联系,扩大了我校在相关领域的国际显示度和影响力。
同时,学校作为铁路合作组织(OSJD)加入企业、国际铁路联盟(UIC)成员高校,鼓励我校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积极参加两个国际组织的有关会议,参与有关议题审议。2018年土木、电气、信息学院教授参加铁路合作组织相关专委会会议,电气、信息、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院、国际处等代表参加国际铁路联盟有关会议,助力提升我校在有关国际规范标准制定上的话语权。学校还承办了国际铁路联盟“亚洲铁路培训网”(APNRTC)第10次会议,通过实质性参与有关工作,加强双方在科研、从业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合作。
我校信息学院教授参加铁路合作组织五专通信信号会议
举办国际会议数量方面,同比增长37.5%,“双一流”建设经费成为重要资金保障。材料科学与纳米技术国际会议、智能车辆技术、交通、通信和应用国际会议、丝绸之路地理信息系统国际研讨会、国际理论与计算物理、化学前沿研讨会、信息编码与无线通信前沿国际会议等一批高水平、高层次、国际性学术会议的举办,集聚了相关领域国际知名专家学者,促进了与我校的学术互动,有助于推动我校打造高端国际学术平台,成为国际学术重镇。
以心相交,以轨相融,服务国家战略迈出新步伐
学校立足于轨道交通领域的独特优势,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
一是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在中非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提出的“支持非洲国家建设5所交通大学”的计划,接受商务部指派,推进有关可行性研究报告工作。先后完成援埃塞俄比亚铁道学院可行性研究报告,肯尼亚铁路培训学院升级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工作,目前正扎实推进坦桑尼亚交通大学及乌干达铁路和公路技术学校可行性研究项目。2018年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牵头选派了40余名专家和管理人员赴项目现场实地开展工作。
二是为非洲铁路教育做出积极贡献。今年3月,徐飞校长与亚的斯亚贝巴大学Tassew Woldehanna校长签署非洲铁路卓越中心伙伴关系协议,9月,在第四届对非投资论坛上两位校长签署非洲铁路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协议。此外,2018年我校邱延峻、张锦教授等代表作为世界银行特邀咨询专家分四批次赴埃塞俄比亚参加世行EASTRIP项目(East Africa Skills for Transformation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Project)咨询调研工作。
三是积极开展援外培训。2018年,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完成7个商务部援外培训班,来自肯尼亚等28个国家的241名官员参训。培训加深了各国官员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和认识,扩大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四是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开展国际培训。例如,与中铁总国际公司完成中泰高铁培训方案,与中铁二局完成哈萨克斯坦轻轨中高层管理人员来华培训方案,与中国路桥达成肯尼亚铁路培训学院运营工作合作意向,与中土-中铁亚吉铁路运营和维护项目联营体公司签署埃塞俄比亚电力机车司机培训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