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西南交大3项成果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来源: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日期:2019/01/08 13:32:39 点击数:

2019年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西南交通大学主持和参与完成的3个项目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西南交通大学名誉教授钱七虎院士荣获2018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西南交通大学高仕斌教授、廖海黎教授作为获奖人代表参加了大会。

西南交通大学名誉教授钱七虎院士

电气工程学院高仕斌教授主持完成的“高速铁路弓网系统运营安全保障成套技术与装备”,土木工程学院廖海黎教授主持完成的“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抗风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高速铁路弓网系统运营安全保障成套技术与装备”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科研团队成员电气工程学院刘志刚教授、吴积钦教授、陈奇志副教授、于龙副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也一并获奖。项目紧密结合国家高速铁路发展的重大战略与行业需求,攻克了高铁弓网系统运营安全保障系列关键技术,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弓网系统检测监测、诊断评估与检修维护的运营安全保障成套技术装备。已在我国所有18个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全面推广应用,并辐射应用到重载、普速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为保障我国高铁安全运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了高铁接触网修程修制的改革与创新,极大提升了高铁弓网系统的安全运行与运维管理水平。 

高仕斌教授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装置(4C)系统高铁作业车车顶

“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抗风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科研团队成员土木工程学院李明水教授、李永乐教授、郑史雄教授、马存明副教授、王骑副教授作为主要完成人也一并获奖。此次获奖充分展示了我校在桥梁风工程方向的科技创新能力及国际影响力。项目在大型风洞试验平台与试验技术、大跨桥梁风振计算方法及气动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及突破,自主研制了世界最大、性能先进的边界层风洞,为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抗风设计提供了关键技术装备;建立了高精度的桥梁气动力模型和风振分析方法,发展和完善了桥梁抗风设计理论;建立了大跨缆索承重桥梁主梁气动外形设计准则,提出了系统性的风振气动控制技术。项目成果已在国内76座、国外8座大跨度缆索承重梁桥中直接应用,其中包括世界十大悬索桥中的5座、世界十大斜拉桥中的4座,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和国际竞争优势,为我国大跨度缆索承重桥梁建造技术步入世界先进行列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廖海黎教授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沪通长江大桥气弹模型风洞实验

2018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78个项目和7位科技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奖38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7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6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3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23项(含创新团队3项)、二等奖148项;授予5名外籍科学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作者:铁怀江     责任编辑:陈丝丝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