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由香港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大舜基金及粤港澳大湾区现代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磁浮列车与先进轨道交通发展研讨会在香港理工大学隆重举行。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钱清泉院士、高仕斌主任作为大会指导委员会成员应邀出席。

此次会议旨在推进磁浮列与先进轨道交通技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快速便捷的一体化轨道交通体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谭铁牛副主任、西南交通大学高仕斌教授、大舜基金主席何钟泰博士、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科研发展)卫炳江教授担任主持嘉宾。
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钱清泉院士和杜彦良院士分别做了题为《轨道交通发展及展望》及《大湾区现代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战略构想》的主题报告。钱清泉院士指出,轨道交通的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中之重的条件,交通乃兴国之利器、立国之基石、强国之先导,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先决因素。他详细分享了中国轨道技术的高速发展历程,而中国高铁的发展更领先世界,拥有全球第一的运营规模及最庞大完整的产业供应链。至于轨道交通的部分关键技术,如:桥隧建造、牵引供电系统、高速动车组、列车控制,中国更达到领跑阶段;随着磁浮交通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快中国先进轨道交通的发展。

杜彦良院士指出,构建基于轨道上的大湾区应将综合交通一体化作为率先突破的节点,形成“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快线、市内地铁”四层次轨道交通网络。目前大湾区内的轨道交通发展面临结构不完善、人均指标低的问题。同时,湾区内部联通水平低,既有技术标准难以满足发展需求。
为解决这些问题,杜彦良院士提出三点思考:第一,构建网络化、协同化、绿色化及陆海空一体化的路网体系;第二,推进现代轨道高新技术发展,培育新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第三,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智慧运行与管理服务。
四十多家单位近百名中国内地及香港的轨道交通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就磁浮交通战略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进行研讨交流,并提出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在区内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运作高效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