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院长班第二次研讨会聚焦深入推进公共与通识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新闻中心 日期:2019/04/17 16:22:00 点击数:

4月11日下午,以“深入推进公共与通识课教学改革”为主题的院长研讨班在犀浦校区4243教室开班。校长徐飞、党委副书记桂富强、副校长冯晓云出席开班典礼并参加主题研讨。

大学在世界上被普遍认为是学术共同体,但在中国,大学不仅是学术共同体,更是一个与中国未来发展紧密相关的共同体。因此对大学生的教育不能只局限在专业知识上,更要做到立德树人。而通识教育是高校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改革大环境下,如何推动通识课程改革,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犹为重要。

会议第一阶段着重于情况介绍与查摆问题。桂富强介绍了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建设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他强调,要建立一个有支持力、实施力、组织力、保障力的思政工作体系;思政工作要贯穿到大学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服务体系之中;用党建引领优秀、用思政进行文化浸润,实现五育并举,诸育融合。

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董大伟带来关于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公共与通识课程建设需求与问题的思考。他表示,专业认证理念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提供了抓手,但基于专业理念不能等同于按认证标准办专业,要体现学校、专业特色和竞争力。在全面推进专业认证工作时,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导向为教育取向、以持续改进的质量优化为目标。

冯晓云介绍了学校在建的“交通天下”通识课体系。她指出,“交通天下”通识课体系由历史文化与人文情怀、艺术体验与审美修养、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社会科学与责任伦理、自然科学与科学精神、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工程技术与创新创业七大板块构成,是富有交大特色的通识课体系,目标是让学生成长成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她同时剖析了现阶段中体系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开设课程数量较少、课程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而院长积极参与课程的开设和讲授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院长应该担负起“交通天下”通识课体系建设中引领者和参与者的责任,提高个人修养,开设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通识课程,让同学们更好成长。

人文学院副院长沈如泉谈到通识教育的使命在于以文化人、返本开新。他认为,教师要成为通识教育的先行者、示范者,关注学生成长实际,通过情境创建,以真感人,教化熏陶。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孙燕云分享魅力物理,提出将线上实效性教学与线下探索式学习课堂相结合。人文学院周东升分享教授思维与写作通识课程经验,在他看来,当前写作课程中存在对学生写作能力评价标准模糊和对写作能力认知不准确的问题,要进行写作课改革,就要在高基础的水平上针对教学,让写作课向专业化、实用化转变。

介绍情况、查摆问题后,进入分组研讨、分享发言环节。各位院长针对“深入推进公共与通识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问题、思路和想法进行头脑风暴。外国语学院院长李成坚分享了两位外籍教授关于公共与通识课程的国际视野见解;力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康国政提出了“三个关系、两个问题、单一环节”的观点;数学学院院长杨晗从管理、实施等角度带来了他们小组的分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旻昊对通识课程的性质定位和教师群体对通识课程的认识等作了阐释。

会议第二阶段着重制订方案框架。李成坚介绍外语类课程教学改革思考。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庆想分析物理综合素质内涵及其与现代人才培养关系、针对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措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伯海从背景、基本思路、主要举措等方面,介绍和分析关于思政课类课程教学改革思考。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直属党支部书记宁维卫介绍了关于心理类课程教学改革思考,强调在开设心理类通识课程中要围绕人才培养核心抓教材建设。

在听取院长主题发言后,各小组进入小组研讨阶段,并现场制定“如何深入推进公共与通识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框架”。经过10分钟的小组讨论,各小组分别派出代表分享培养方案框架的讨论结果。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郝莉从新媒体和课程特色等方面说明关于如何深入推进公共与通识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框架的见解;李成坚强调综合性能力在公共与通识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黄登仕从学生的认识角度说明了课程设置的改革方向;体育部主任刘江强调了体育育人和心理教育在公共与通识课程中的重要性;心理研究与咨询中心主任陈华分享了通识教育应当回到教育的根本方法。

冯晓云表达了对未来持续深入推进公共与通识课程教学体系的期待。她表示,新时代通识课对培养时代需求型人才的作用十分重要,相信在各位院长的共同协作与不懈努力下,完善公共与通识课程教学体系指日可待。她希望,开设更多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通识课程,满足学生成长需求,让通识课程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各教学单位院长(主任)及相关职能部处负责同志参加研讨。

信息员:阮琦     作者:张思宇 刘子豪 蒋清州 摄影:鞠红伟 陈伟杰 龙燕雨 邹聪     责任编辑:阮琦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