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4日,中国共产党西南交通大学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审定了《西南交通大学中长期发展战略纲要暨2011—2015年发展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提出了学校到2020年特别是“十二五”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
那么,《规划》是怎样编制的?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追踪采访。
深刻认识《规划》重要性 编制工作早早启动
以规划引领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对高校而言,亦是同理。正是学校主要领导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2008年10月,距离“十二五”还有2年多的时间,我校便正式启动“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制定工作。当时,校长陈春阳责成发展规划处(后合并改称为战略发展部)牵头,着手此项工作。此后,学校相继成立了以顾利亚书记、陈春阳校长为组长,全体校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以几乎全部机关部处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工作组,以部分离退休老领导、老教授组成的专家组,以发展规划处、公共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政治学院领导和专家组成的写作组。形成了领导小组把握方向,决策重大事项,陈春阳校长亲自领导,晏启鹏校长助理协助分管;工作组专项负责集体研讨;专家组深入研究全面咨询;写作组执笔的工作机制。完善的工作机构,健全的运转机制,确保《规划》编制工作有力推进和正常开展。
时过半年多,2009年5月,《规划》第一稿出炉。在此稿中,应陈春阳校长要求,中长期发展战略纲要与“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内容合二为一了,这实际上已开启了新的编制工作。这一稿较为粗略,主要是纲领性的内容。
2009年暑期,当全校教职员工还在休息的时候,顾利亚书记和陈春阳校长特别安排了7天假期时间,集中研讨学校发展战略,全体校领导、机关部处主要负责人、写作组全体成员参会。在这7天里,有整整3天的时间是就《规划》第一稿进行深入讨论。会议中,大家提了很多好的想法、意见。会后,写作组即按照意见和建议对规划做出修改。
到2010年暑期,《规划》已经编制到了第五稿。这时的《规划》相较第一稿,内容更加深入,结构更为完整。全体校领导、全体机关部处主要领导、写作组成员再次利用假期时间,又进行了3天半时间的封闭式逐一专题研究。这次研讨会结束时,专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书面意见。
会后,写作组便抓紧时间利用假期,按照书面意见进行深入研究、调研,再次进行修订,最终形成了《规划》第八稿。
2010年9月29日,《规划》第八稿提交党委中心组研讨。这一次研讨中,学校领导对《规划》的修改完善再次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写作组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规划》第九稿。
凝聚人心 统一认识 全校师生的智慧在这一刻迸发
在《规划》的编制工作中,顾利亚书记、陈春阳校长明确指出,《规划》的编制不仅是一个绘蓝图的过程,同时是一个凝聚人心的过程、统一认识的过程、汇聚智慧的过程。因此,2010年10月14-11月10日,学校就第九稿进行轰轰烈烈的全校性的意见征求,这便是《规划》制定过程中的第一轮全校征求意见。
第一轮共计召开29场意见征求会,校领导带队前往各单位、学院、各专委会,逐一听取意见,各种智慧的碰撞迸发出炽热的火花。在意见征求过程中,顾书记和陈校长急于听取各方意见,并及时根据收集上来的意见发出指示。顾书记和陈校长明确指示,青年教工住房建设要大大加快,特别是樟菊园和季柳园工程的推进;要下决心解决教师工作用房问题,要把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写入《规划》。在梳理、吸纳意见的过程中,写作组也花了很多心思,他们进行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意见梳理,既按照场次、时间顺序,又按照《规划》既定7大版块进行梳理,形成了600多条意见;二是对各块意见认真、深入地集体研究,吸纳意见与修改,不但写作组自身提出修改意见,也分块分别请工作组成员单位研究提出修改意见。
根据第一轮意见征求的成果,陈春阳校长专门组织工作组审稿会,于2010年12月14日封闭一天进行讨论,这为后面的编制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在形成第十稿后,2011年1月14日,校党委中心组专门进行了学习研讨。2011年3月4日-11日,学校领导又亲自阅改中心组学习后形成的《规划》中间修改稿。根据阅改意见,最终形成了第十一稿。
2011年3月23日-31日,就第十一稿,全校范围内开展了第二轮意见征求。此次意见征求覆盖面依然很广泛,共举行了11场,涉及机关和各教学科研单位负责人、民主党派负责人、学术委员会与各专委会、党代会代表、教代会代表、高层次人才代表、青年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顾利亚书记、陈春阳校长、何云庵副书记、蒋葛夫常务副校长等校领导分别带队听取意见。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意见征求中,学生代表的场次是应顾利亚书记和陈春阳校长要求特别增加的。同时,为避免学生校区间奔波,学生代表意见征求会在九里校区和犀浦校区各设一场。
校友是学校的一笔宝贵财富,本次《规划》编制中,还获得了校友的智慧。2011年1月至3月间,学校分别听取了北京校友会、上海校友会、广州校友会、成都校友会校友对《规划》第十稿、第十一稿的意见,获得了很多好建议。
根据第二轮征求意见和对校友会征求意见,写作组再次认真研究吸纳意见,修改完成了《规划》第十二稿。意见征集、研究、讨论、修改……《规划》一步步完善。至此,《规划》决策审批前的工作正式结束。
[NextPage]
民主决策 掀开科学发展崭新篇章
为确保《规划》制定的权威性和实施的严肃性,学校要求,《规划》审批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须经校学术委员会、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和校党委全委会审定后由学校颁布施行。
2011年4月15日,我校第十九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六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隆重举行,审议通过了《规划》第十二稿。会后,写作组根据教代会审议意见认真修改形成了《规划》第十三稿。
2011年5月3日下午,我校第七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新当选的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校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春阳校长主持。这次会议中,《规划》第十三稿获审议通过。
2011年6月14日,学校向教育部“十二五”规划咨询专家组汇报了学校《规划》制订情况,得到专家组非常高的肯定。这正因为,学校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比起别的高校要超前一步,走得深入得多。
6月下旬,拟提交校党委常委会审议的《规划》稿已经出炉,可是,就在那时,教育部计划推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面对这一新形势,学校主要领导指示要求,一定要把这些国家重大部署纳入《规划》。
2011年7月14-15日,学校在峨眉召开务虚会,专门研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2011计划”融入《规划》的问题。9月,党委中心组也做了一次更深入的研讨。10月中下旬,按陈春阳校长、蒋葛夫常务副校长指示,教务处、研究生院深入研究贯彻“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问题。10月下旬,按陈春阳校长、蒋葛夫常务副校长、范志平副校长批示,教务处、研究生院等单位再次深入研讨,提出书面修改意见。11月8日,陈春阳校长、蒋葛夫常务副校长、范志平副校长召集教务处、研究生院等相关单位专题研究贯彻“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经过近半年的研讨、修改、再研讨、再修改,常委会审议稿——第十四稿终于在11月中旬改定印制。
2011年11月28日,《规划》第十四稿通过校党委常委会审议。四个决策环节已经走完了三步,可是修改完善仍在继续。
2011年11月29日-12月2日,朱健梅副书记召集研究“第二课堂”、“学生管理”及“招生就业”有关内容修改。何云庵副书记亲自指导了“文化建设”部分的研究、修改,以及最终的改定工作。
2011年12月14日,校党委全委会最终审定《规划》。会后,写作组即根据全委会意见再次修改完善《规划》。
12月22、23日,学校发展蓝图《规划》由顾利亚书记、陈春阳校长签发。12月26日,正式印发。
三次暑期务虚会研讨、三次党委中心组学习研讨、两轮全校征求意见、扩大校外征求意见、若干专项研究、严格的决策程序,每一个决策程序的顺利通过……这一切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与及时决策,离不开全校师生员工的热心参与和积极建言献策,离不开工作组、专家组和写作组的全情投入、扎实细致的工作与密切配合。
现在,我校5年乃至10年的科学发展的行动纲领已经制定,蓝图已经绘就,目前最关键的就在于落实。相信经过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确立的,“十二五”末,学校实现由数量与规模的外延发展向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的内涵发展转型,到2020年,学校从研究教学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转型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我校的综合实力将会有更大的提升!两个阶段目标的实现,将为学校继续向具有交通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迈进,奠定坚实和决定意义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