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交大要闻 > 正文

六十华诞一甲子 宾朋满座谋发展-我校广播台迎来60岁生日

来源:新闻中心 日期:2012/06/11 15:32:03 点击数:

今年是我校新闻中心广播台成立60周年。为纪念广播台一甲子的生日,更好地发挥高校广播的作用,6月8日15:00,西南交通大学广播台60周年台庆活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广播台的发展”论坛在犀浦校区图书馆二楼三会议室举行。我校党委副书记朱健梅,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刘长军,《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主任、常务副主编闫月勤,宣传统战部副部长、新闻中心副主任朱正安,峨眉校区宣传部副部长颉芳等;以及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华大学等兄弟高校师生出席了论坛。

60年来,经过几代广播人的努力,我校广播台从一间简陋的小屋,变成了占地400余平方米拥有上百万元先进设备的重要机构;从只有四五人的小集体变成了现在采、编、播配套的拥有近30人的大家庭;从录播变成直播,而早先单一的节目也变成了拥有《非常点播》、《新闻热点观察》、《英语汉堡》、《朝花夕拾》、《I music》、《不如电影》等几十个栏目的可口大餐;朱铃教授、桂富强处长等一大批人才均从事过广播台工作。

朱健梅副书记指出,在师生的学习、生活中,广播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当天,工作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坚守广播台,及时传递地震中的各种信息,抚慰了师生情绪,让师生有了心灵的归宿。在政治生活中,广播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了宣传窗口、舆论阵地的重要作用。朱副书记表示,近些年来,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在局部领域失去了作用,亟待转型。如何更好地发挥高校广播的作用,服务广大师生,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地去探索。朱副书记说:“我坚信高校广播台具有持久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是师生员工不可或缺的重要宣传阵地。祝愿高校广播台越办越好,明天更加辉煌灿烂!”

朱正安副部长做了《新媒体时代高校广播发展的应对策略》的主题发言。分析当今广播尤其是校园广播的现状后,朱副部长提出了三大应对策略:改进改善条件,改进技术手段;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段实现网络广播化;以融合共存姿态和更广阔的视野,让校园广播在竞争中更显活力。谈及如何让校园广播更显活力,朱副部长强调,要打破长期以来封闭的办台思想,将视野放到校园以外,建立高校广播联盟形成精品节目内容交流播出;要在内容上下功夫,开发更贴近师生的新栏目;要加强队伍管理和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高校广播从业队伍。朱副部长表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新的广播形式很可能会成为网络平台上重要的传播手段,像我们习惯上网浏览网页、下载资料一样,成为我们新媒体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青年报》成都站记者我校友王鑫昕与大家分享了在《中国青年报》的工作体会。王鑫昕记者表示,当下部分媒体人缺乏尊重常识的素养,出现了违背常理的报道,尤其是一些虚假的网络新闻。传统媒体人不能因为新媒体的压力而放弃对于媒体的坚守,应始终相信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尽可能多出能够影响受众的精品力作来。

西南财大广播台学生台长隗聪,电子科大广播台学生台长孙思邈,四川大学广播站学生代表孙乾,西华大学广播台学生副台长孙照西;以及我校峨眉校区广播台指导老师孙鸿林,成都校区广播台学生台长朱晓敏分别做了主题发言。

我校广播台台长崔良平在总结时表示,广播台一定不会辜负朱副书记的厚望,将按照朱副部长所提出的应对策略,逐步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更加充分地发挥作用。

除论坛外,新闻中心广播台还举办了“声音穿越60年”台庆诗歌朗诵会。19:30,朗诵会在犀浦校区一食堂三楼学生活动中心演播厅举行。我校党委副书记何云庵,宣传统战部副部长、新闻中心副主任朱正安、汪铮,原图书馆馆长、广播台台友杨元等出席并观看了演出。广播台台友、工作人员和同学们同台献艺,饱含感情地诵读了《将进酒》、《明月几时有》、《再别康桥》、《致橡树》等中外名篇,并表演了原创情景剧《声梦情缘》。朗诵会最后,师生们共同分享了广播台60年台庆生日蛋糕。

      

   

作者:阮琦 摄影:韩云定…     责任编辑:阮琦




[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